网站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肾虚血瘀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日期:2013-08-08 来源: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29
 

随着社会人中结构的老化,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有资料统计:高血压的发病率北京达499%,广州384%,武汉333%;冠心病的发病率北京107%,广州1993805%;老年人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室肥大等改变高达603-7011%。我们分析了6253例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心电图,发现心电图异常总数达4132人次,计6605%,并发现随着增龄,各年龄组心电图异常的增加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小于001)。老年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名列前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积极探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临床中观察到: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按中医辨证肾虚证侯相当突出,且多兼有血瘀症征。治疗上牢牢抓住肾虚血瘀的辨证,相应施以补肾化瘀为主的治则方药,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疗效显著。因此认为肾虚血瘀是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补肾化瘀是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治则。

一、  肾虚与血瘀的相关性:

中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肾精乃人生命之基本物质,肾精化阴可生阴血、精髓、津液以养营形体与脏腑,为人身形之基,诸阴之本。肾精化阳可生气生阳,以行温养与气化之功,推动脏腑功能,为脏腑气化之源,诸阳之根。正常情况下,肾中阴阳相配,体用结合,阴精充沛,温煦有源,促使了气血的旺盛流畅,气机的条达,气化的升降如常。但随着人生、长、壮、老必然消耗精气,出现人体自衰即“生理腺肾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六十,阴瘘,气大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说明肾精气的虚衰与衰老密切相关。后天诸因如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时行疫毒等也可直接损及于肾或通过它脏累及于肾,从而导致肾精的亏损。正如古人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此老年必然存在肾精的虚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血液循于脉中,流布周身以和为贵,以通为用。与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肺布血的正常与否有关。而肾阳的温煦,肾阴的化生又是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血液化生、循行,津液输布的重要保证。肾精不足可致精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从而出现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至血瘀。因此肾虚常伴有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和五脏调和,加重了各脏腑功能失调。当脏腑功能受损,化源不足,先天失去后天的培补滋养,致肾精日益虚损。如此肾虚导致血瘀,血瘀加重肾虚,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组织器官的衰老和老年病的发生。据上所述我们认为“健康老人”随着增龄出现的血瘀症征,可视为“生理性肾虚血瘀”。这是人生、长、壮、老过程中不可避免必然出现的生理性衰退变化。

二、  肾虚血瘀与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一些常见多发的老年心脑血管病如老年性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肺心病、老年性心衰等分别属于中医的心悸、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眩晕、头痛、耳聋、中风、四肢痿痹不仁,肺胀喘咳、水肿等病侯。中医辨证除了它特征性的原发病症以外,入手每种病都共同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血瘀症征。现代医学分析每种病病机不一,然而以中医整体观念为依据,进行脏腑辨证发现尽管其病位在各脏腑,但究其本仍在肾,均与肾虚血瘀有关。如前所述“生理性能虚血瘀”的发生不可避免,并随着增龄虚瘀不断加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化生气血减弱,无力鼓动一身阳气,导致气血失其流畅,三焦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多种老年心脑血管病。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肾虚血瘀与冠心病:肾与心之间,阳气互通互养,精血互生互化,心肾互济,故能温养脏腑,运行营血。如肾精亏损,从阳可致心气亏虚或心阳虚衰。致营血失宣,气难行血,血脉壅滞,久郁成瘀,积聚脉道,阻遇心脉致成阳虚型心痹证。从阴可致心脏阴血虚损,营血不充,心体失养,心脉空虚,营血不利,心脉失荣,久致心脉营血郁滞成瘀致成阴虚型心痹证。临床除具所属证型虚损病侯外,皆可兼有心胸憋闷,心前区阵发性刺痛,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舌见瘀晦或瘀斑。瘀阻较甚而病重者可致气机闭阻,心胸阵发性绞痛,气息喘急,爪甲青紫,大汗淋漓,四肢不湿等重危证。

肾虚血瘀与脑动脉硬化:肾能生髓,髓通于脑,年老肾亏,精髓渐空,脑海失充;肾阳虚衰,脾失温煦,痰湿不化,痰脂内聚,阻滞血道,血行不畅,渐积成瘀。脂瘀阻着,脑络不畅,清窍蒙遇,而逐渐出现眩晕耳鸣,健忘,手足麻木乃至短暂偏瘫,半身麻木,口眼歪斜甚则痴呆状态。

肾虚血瘀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肾精虚损,肾水难生,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虚风内动,久则虚火灼伤阴津致血脉干涩,滞行不畅,进而郁久成瘀;或虚风内动,挟痰浊上扰,阻塞脉络致中风诸症。

肾虚血瘀与老年心衰:老年心衰、肾气多衰,其病位虽在心,其本实在肾。每因下元亏损,病及于心,心气衰弱,心阳不振。心主血脉,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延及它脏致生水饮、瘀血。而出现心悸气喘,面色晦暗,口唇瘀紫,胸闷痛,肋下?块,下肢水肿,脉涩或结代等血瘀症征。临床所见多以肾虚血瘀型为主,证实老年人心衰的病理基础关键在于肾虚血瘀。

综上所述,可见肾虚血瘀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矛盾,肾虚导致血瘀,血瘀加重肾虚,促使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三、  老年心脑血管病肾虚血瘀的实验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为老年病肾虚血瘀的认识提供了实验依据。有报道:20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冠心病人中,肾虚血瘀证者145例,占711%。〈研究发现老年肾虚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氧自由基代谢的紊乱,邝氏注意到:老年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多表现为肾虚,其E2E2/T比值都高于同龄正常人,肾虚男性睾酮水平低下而致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值降低;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病率。较多资料提示:血瘀为老年病标实证之主要表现,健康老人也有轻度血瘀症征,陈氏等观察到正常人中青紫舌的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认为青紫舌是老人血瘀的一个重要症征,可能与血管老化,产生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狭窄,血流不畅等因素有关。西苑医院等分别观察到老年人甲皱微循环有轻度瘀血改变。比较肾虚组与非肾虚组管袢畸形及血流速度差异明显,老年心血管病微循环异常比健康老人显著。电镜观察到老人血小板树突型和聚集堆明显增多,冠心病者尤甚。老人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明显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健康老人血液粘稠度增高者达547%。以上研究表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存在浓、粘、凝,聚而致血流缓慢,血液瘀滞,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出现“脉不通,血不流”的瘀血改变。

四、  补肾化瘀是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则

中医传统治疗多从辨证论治处方,近年从益气活血或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并获满意疗效,作者曾对此作过综述。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活血化瘀药可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解除血管痉孪,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脑功能,纠正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降低血脂,减轻脂质沉积和斑脂形成,甚至还可促进斑脂的缩小,软化和吸收。同样心梗通过活血化瘀可加速侧枝循环的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改善心肌营养,促使梗塞灶的机化、吸收、修复。有报道同步用活血化瘀及益气活血药物治疗冠心病初期效果好,而8周以后效果较差,提示长期使用单纯活血药物呈现了“耗气”作用。作者以肾虚血瘀理论为指导,自拟补肾、益气、化瘀药物为主的方剂治疗冠心病65例疗效满意,心绞痛总有效率92%,心肌缺血总有效率73%,同时患者的肾虚症征如耳鸣、腰痛、夜尿等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作者认为:根据老年多肾虚,老年心脑血管病多兼血瘀这一特征,以医整体观念为指导,补肾化瘀为主要治则进行防治,可望通过改善老年肾虚状态,调整脏腑功能,舒达血脉,调和气血,提高活血化瘀药物的疗效。这对进一步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少死亡率,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