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志红,男,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彭山师承班学员:邮箱2935804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 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摘要:患者劳累后出现咳嗽,咯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咯血,陈学忠教授采用培土生金法,给予参苓白术散合甘草干姜汤,获显效。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咯血 培土生金 参苓白术散 甘草干姜汤 陈学忠
医案:患者舒XX 女59岁,2024年8月3日因咳嗽,痰中带血,甚则全血来诊。
主诉:咳嗽,咯血 3月余
现病史:2024年4月,患者因收割油菜后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自认为是吸入灰尘导致,并未做任何治疗。2024年6月21日,咳嗽,痰中带血明显加重,并于2024年6月26日前住彭山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管壁稍厚,伴周围炎性改变。经治疗出血停止后出院。回家后痰中偶有血丝,2024年7月底患者痰中血比明显增加。2024年8月3日来我处就诊,刻下:咳嗽较频繁,咯痰(白色粘痰)、咯血(多为暗红色也有鲜红色),神情焦虑,面色较差,舌淡苔薄白,脉平和。
诊断:咯血,(肺络受损,肺气上逆)
方剂:止嗽散加味
黄芩15g 枳壳15g 槐花20g 大枣30g
甘草15g 桔梗20g 仙鹤草20g 白前15g
杏仁15g 百部15g 紫菀15g 藕节20g
干姜15g(烧黑)三七粉15g
二剂,水煎服,一日三次。
本义为患者咳嗽较频繁,先止咳,止血。等咳嗽减轻后再改为归脾汤益气止血。
服药后患者无明显改善,并于2024年8月13日前住四川省人民医院,CT示:1.主动脉弓壁少许钙化。2、扫及左肺下叶基底段部分段支气管轻度扩张、部分管腔内粘液栓形成伴周围少许感染可能大,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3、右肺中叶内段见少许纤维灶。四川省人民医院给予药物(具体不详)服用后患者咯血持续加重。患者又前住四川省人民医院4次(具体用药不详),患者自述每天咯血(痰血混合物)约500ml,最严重时咯血(痰血混合物)约800ml。2024年8月31日患者电话询问怎么办,推荐前住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陈学忠教授处治疗。
2024年9月4日 患者前住陈学忠教授处。患者偶有咳嗽,痰中血约7.8成。神清神差,焦虑,稍有疲倦乏力,饮食尚可,晚上因咳嗽睡眠质量较差。
中医诊断:咯血(气不摄血)
西医诊断:气管扩张伴咯血
方剂:参苓白术散合甘草干姜汤
炮姜40g 炙甘草20g 南沙参30g 人参片15g另煎 白术15g 山药60g 茯苓 15g 陈皮15g桔梗20g 砂仁10g后下 仙鹤草40g 大枣30g 黄芪30g 芡实15g
7剂 口服,每天一剂,每日三次。
患者自述服药3天后血止住了,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血止住了,心情好了,精神状态好多了。
2024年9月26日患者第二次前住陈学忠教授处。 患者偶有咳嗽,无出血,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方剂:参苓白术散合甘草干姜汤
炮姜30g 炙甘草15g 南沙参30g 党参段30g
白术30g 山药60g 茯苓15g 陈皮15g
桔梗15g 砂仁10g后下 仙鹤草40g 大枣30g
黄芪30g 芡实15g 麸炒枳壳20g 蜜升麻10g
北柴胡10g
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三次。
对比两方:陈老将人参15克改为党参30,一为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二为患者来自农村,为省钱。炮姜40克改为30克炙甘草20克改为15克,为咯血停止,甘草干姜汤减量。白术15克改为30克,为增强健脾作用。桔梗20克改为15克,加入麸炒枳壳20克,蜜升麻10克,北柴胡10克,合方中黄芪共为升陷汤,补益肺气,举陷升提。
2024年10月24日陈老三诊。患者偶有咳嗽,白痰,无血丝,精神一般,面色显萎黄,舌淡苔薄白。
中医诊断:咯血(气不摄血)西医诊断:气管扩张伴咯血
方剂:参苓白术散合甘草干姜汤
炮姜40g 炙甘草20g 南沙参30g 人参15g
白术15g 山药60g 茯苓15g 炒陈皮15g
桔梗15g 砂仁10g后下 仙鹤草40g 大枣30g
黄芪30g 芡实15g
6剂,两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三次
按语:培土生金来源于中医五行学说,土生金即脾土生肺金。临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多用于母病及子,其次也适用于子盗母气及单纯的子病,运用母子关系以加强相生的力量,其主要的治疗原则可分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重点在补母,如培土生金法。实则泻其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重点在泻子。
脾主运化,肺司呼吸,脾传输的饮食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之清气结合,变化而成宗气,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的说法,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用。脾气健旺,则肺气充足;脾脏生血,阴血充盈,则可濡养滋润肺阴,达到肺之阴阳平衡。另一方面,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周身及下输肾或膀胱。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生痰,为饮为肿,由脾及肺,则使肺宣降失常而痰嗽喘咳。是病其标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已经认识到咳嗽一症并非只见于肺病,也可以由肺以外的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其后,《难经》第六十九难提出:“虚则补其母”则包括了培土生金法的内容。此法的具体运用于实践始于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的黄芪建中汤“疗肺虚损不足”,可以说是甘温培土生金法之开端。《千金方-肺虚实门》治疗“肺与大肠诸不足”主以小建中汤,也与仲景类同。补土派李东桓亦有“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之说。在治法方面,李东桓将温中补虚发展到了健脾益气,极大丰富了培土生金法的内容。李士材亦谓:“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生金,勿拘于保肺。”《医宗必读》有关“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的论述,也是根据五行相生学说,以补脾为手段,而达到治肺之目的,即补脾益肺。因此“培土生金”法是治疗肺系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其中细分为甘温法、甘凉法。甘温培土生金法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常用有参苓白术散、黄芪建中汤。甘凉培土生金法主要适用于肺胃阴虚证。常用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甘草干姜汤源出《伤寒论》(29条)和《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由炙甘草、干姜两药组成。甘草干姜汤可治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证。唐容川说:“吐血之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属虚属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弱,脉细微迟涩,面色惨白,唇淡口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主之”(《血证论》卷地•吐血)。陈学忠教授常将此方用于阳虚伴有出血的患者,通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陈老特别指出方中均加入仙鹤草40克,其作用并不止于止血,还有强壮作用。仙鹤草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牙子。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一名狼牙。生川谷。仙鹤草之名则始载于清《伪药条辨》因全株被白色疏柔毛,花穗长,以形似仙鹤而称谓仙鹤草。又因全草用于脱力劳伤,痢疾腹泻及各种出血症,故又名脱力草。善治脱力劳伤、结核病的体倦乏力、咳血等症,其性偏凉,无助热化燥之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鹤草有抗炎,抗肿瘤,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抗乙酰胆碱脂酶作用,抗氧化作用等。
经验教训:患者第一次到我处时,因其咳嗽较频繁,本能的想到止咳,却忘记了“治病必求于本”,患者的咳嗽可能是因为劳伤后支气管出血刺激粘膜产生咳嗽,而且血液是微生物最好的培养基,从而产生了炎症反应,所以患者服药后疾病没有改善。如果一开始不是想止咳,而是直接用归脾汤加味,患者是不是可以减少出血呢?
参考文献:1.《神农本草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2年6月1版
2.《内经新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难经校释》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
4.《金匮要略》 辽海出版社 2015年1月第1版
5.李君 杨杰 仙鹤草主要化学成份与药理作作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年4月第39卷第4期
6.《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 从形味性效到临床》三 祝之友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