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心梗后汗证病案1例

日期:2025-01-0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64

文霞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 文霞,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成都市第五批中医师承班成员,四川大邑,611330  E-mail9613227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为52岁中年男性,心梗冠脉介入术后出现汗证陈学忠教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获奇效

关键词:冠脉介入术后  汗证    桂枝加附子汤

医案:

患者,52岁,2024年10月22日入院。

主诉:冠脉介入术后汗出3

现病史:入院前3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持续性疼痛,伴双侧肩背放射痛,较难忍受,持续1小时无缓解,伴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无呼吸困难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急诊完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P波增宽、V1呈QS型、中段ST段抬高(V2)。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冠脉介入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双支病变:前降支中段以远100%完全闭塞病变,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中段重度狭窄(75%)。成功行前降支中段闭塞病变开通后血栓抽吸并支架植入术。术中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心率下降,冷汗淋漓,经过救治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仍大汗出,漏汗不止,术后安返病房。

经过治疗,患者胸痛、胸闷消失,但反复出现全身大汗,以夜间明显,甚是困扰。于2024.10.25陈学忠教授到我科查房,对该患者进行诊治。

刻见症:大汗,浸湿衣被,以夜间明显,忽冷忽热,汗出后怕风,稍感神疲乏力,口苦,口干多饮,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略少津,舌体胖大,苔薄白略黄,脉弦细。患者诉“手术”前未出现汗出、怕风等症状。

中医诊断:汗证

证型:阳虚邪犯,营卫不和,枢机不利

治法:温阳驱邪,调和营卫,通利枢机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15g    白芍 20g   黄芩片 15g 桂枝 15g          

      南沙参 30g  炙甘草 15g  大枣 30g   生姜 15g          

     附片 20g(久煎)法半夏10g

                       3剂,11剂,水煎服100ml tid

   服药2天后患者汗出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复诊,患者精神可,未再汗出,病情稳定。

讨论:

汗,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如《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肌腠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陈学忠教授分析患者出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真心痛”之时。《素问·五藏生成》有“五脏化液,心为汗”,故有“汗为心液”之说,心主血脉,血汗同源,心血充盈,津液充足,汗化有源。该患者突发“真心痛”,心脉骤然痹阻,气血运行异常,心气不足,固摄失司,故见汗出;汗多又可耗散阳气,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故见肢冷,面色苍白。因此患者疾病第一阶段主要为过汗伤阳,阳气亏虚。第二阶段为“心梗”冠脉术后。陈学忠教授认为“一份伤一份寒”,患者经历冠脉介入手术,感受外伤之寒,邪犯太阳,卫气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泄漏于外,营卫失调,加之患者阳气不足,失于固摄,故见大汗出,浸湿衣被;卫阳不足,失于温煦,同时汗出肌疏,故见恶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故见忽冷忽热、口苦;汗出津伤,故见口干。本案汗证,病机总属阳虚营卫不和,外感之余邪未尽,治疗上予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通阳气,调和营卫,合小柴胡汤解表驱邪,通利枢机。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桂、附相合,温煦阳气,卫阳振奋,则漏汗自止,恶风自除。配合小柴胡汤祛除余邪。方中柴胡气质轻清,味苦未寒,可疏解少阳;黄芩苦寒,清泄邪热。柴芩合用,外透内邪,可以疏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调和胃气;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扶正驱邪。因该患者汗出津伤,故将“人参”换为“南沙参”加强养阴生津之效。

该患者汗证的治疗未用一味止汗之药却达到了止汗之效,疗效确切。陈老反复强调,不能见汗止汗,需严格把控患者病机,辩证论治。陈老教导我们,要学习经典,熟背条文,灵活运用经方。同时临床诊治过程中需紧抓病机,不能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