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低血压”病案1例

日期:2024-04-06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542

                       文霞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 文霞,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四川大邑,611330  E-mail9613227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张某,反复顽固性低血压。陈学忠教授运用益气温肾,温通心阳之法使患者病情转危为安。

关键词:胸痹心痛 低血压   温通心阳

医案:

患者,张某,男,78岁,于20240120日在我院住院治疗。

主诉:反复胸痛16年,头晕、心累3天。

现病史:入院前16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压榨感,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完善冠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支病变”(具体不详),因冠脉血管病变严重,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拒绝,此后患者院外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倍他乐克”联合中药汤剂“参芪冠心汤”等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前3天患者无明显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心累不适,呈持续性,伴汗出,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胸痛、畏寒、发热、咳嗽、咯痰、腹胀、腹泻、黑便等不适,自行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患者症状无缓解,故今日来院求治,急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自患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0.85g bid、达格列净片10mg qd、格列喹酮30mg tid及阿卡波糖片50mg tid控制血糖,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IIII房室传导阻滞,V1-V5导联Q波形成BNP959pg/ml2022年我院复查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支病变 钙化病变:左冠状动脉左主干末端轻中度狭窄(40%),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开口及近段极重度狭窄(90%)、前降支中段以远100%完全闭塞、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中重度狭窄(65%),右冠状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0%)、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开口重度狭窄(80%)、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中度狭窄(50%)。

诊治过程:入院后测血压72/50mmHg,考虑心源性休克,先后予间羟胺、多巴胺注射液升压,多巴酚丁胺强心,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补液,小剂量利尿纠正心衰,维持电解质稳定等治疗。心电图提示IIII房室传导阻滞,不排除倍他乐克引起,停止使用。继续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治疗6天后患者血压仍低,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病情危重,患者与患者家属焦虑万分。因该患者长期就诊于陈老处,数十年坚持服用陈老的“参芪冠心汤”,使其病情得到控制。此次患者及患者家属非常期待陈老的到来,于2024.01.26陈老对该患者进行诊治。

刻见症:精神差,间断胸闷,偶有心悸,活动后心累、气紧,头晕,乏力,汗出,纳差,口干,四肢冷,双下肢轻度水肿,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质嫩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压90/60mmHg(多巴胺6ug/kg/min)。

   查看患者后对该患者病情进行讨论,部分医生认为该患者血压不能维持,考虑“清阳不升”,予“补中益气汤”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部分医生认为从患者基础疾病着手,患者冠心病合并心衰,考虑肾虚血瘀,阳气亏虚,予“参芪冠心汤+茯苓四逆汤”以益气温阳利水。陈老总结该患者病情,患者基础疾病上存在房室传导阻滞,考虑该患者目前血压不能维持主要在于心阳亏虚,心阳不振,因此在治疗方面需加重温心阳之法,具体治疗如下。

诊断:胸痹心痛

证型:肾虚血瘀,心阳亏虚

治法:益气温肾,振奋心阳。

处方:参芪冠心汤+麻黄细辛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加减+桂枝甘草汤

晒参 30g     黄芪80g    麦冬30g     五味子12g

桂枝30g      炙甘草30g  附片久煎 30g   细辛10g

麻黄12g      淫羊藿30g  补骨脂20g     茯苓80g

干姜20g      丹参30g   山茱萸30g

                     6剂,11剂,水煎服100ml tid

服药2天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血压逐渐稳定,停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病情稳定后出院。

2024.02.02门诊复诊,因患者右下肢疼痛行走不便,轮椅推入诊室,患者精神、饮食可,诉胸闷、心累、气促症状明显减轻,无头晕、汗出、乏力等症状,测血压126/78mmHg。考虑患者目前心累症状缓解,原方中将茯苓减量至30g。后期电话回访,患者病情稳定。   

讨论:

该患者的整个疾病诊疗过程中,中医药起到积极作用。16年前患者明确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建议患者冠脉搭桥,家属考虑风险大拒绝,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长期坚持服用“陈学忠”教授的“参芪冠心汤”,稳定了患者病情,延长了患者寿命,患者家属都说与患者同时期的很多冠心病患者已经死亡,患者仍能有质量的生活,主要和陈教授的中药关系密切。

“参芪冠心汤”源于陈老的“肾虚血瘀”理论,由淫羊藿、桂枝、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等药物组成。肾与心之间,阳气互通互养,精血互生互化,心肾互济,故能温养脏腑,运行营血。肾精亏虚,可致心气亏虚或心阳虚衰,致营血失宣,气难行血,血脉壅滞,久郁成瘀,积聚脉道,阻碍心脉成阳虚型心痹证。故治疗上采用补肾强心、化瘀通络之法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疗效确切。此患者坚持服用“参芪冠心汤”数年,不仅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患者病情加重基于胸痹心痛基础之上,心阳亏虚加重所致。久病伤阳,阳虚推动无力,血脉瘀阻,故见胸闷;阳气亏虚,失却温煦、固摄之能,故见汗出、四肢冷;心阳亏虚,致心神失养,故见精神差、心悸;心阳亏虚,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火失济,则出现水肿、心悸等症;心病不愈,可使脾阳不振,火不生土,脾失健运,则出现乏力、纳差;久病阳损及阴,津液不足,可见口干、舌质嫩红之症;心主血脉,心阳不振,推动无力,故见血压不能维持。故陈老强调此次患者病情加重主要为心阳亏虚所至。故治疗上在患者长期服用的基础方中加入麻黄细辛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及桂枝甘草汤以温通心阳,定悸复脉。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在临床运用中,陈老常用该方治疗心阳亏虚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效果确切。相关现代研究,麻黄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及交感神经等多种作用细辛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附子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保护心肌等作用。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四逆汤由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方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温补调中,此三药为四逆汤组成,回阳救逆,以固肾本;人参壮元气,补五脏,安精神、益气生津。人参配四逆汤,于回阳之中有益阴之效,益阴之中有助阳之功。重用茯苓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渗利水湿。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中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 甘缓补中益气复脉。桂、甘相伍,辛甘合化,温通心阳。方中加入淫羊藿、补骨脂以温补肾阳,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方中山萸肉、麦冬、五味子养阴顾阴,以制方中麻辛附温燥之性。

  诸方合用,共达益气温肾,振奋心阳之效,使患者病情转危为安。通过多次陈老对危重症的诊疗收到奇效,让我体会到中华医学宝库蕴藏丰富,在救治危重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我们应该不断去探索,面对危急重症患者时不要忘记我们还有祖国医学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