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彭某,女,57岁,于2013年5月13日就诊。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排尿无力,伴小腹胀痛,小便后小腹胀痛缓解,不伴畏寒、发热、血尿等症,在当地医院求治,行小便常规检查(具体不详),予口服消炎药治疗无效。平素患者怕冷。刻诊: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无力,小腹胀痛,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舌淡,苔白,脉弱。
中医诊断:淋证(阳气不足,气化不利)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
泽泻30g 肉桂10g 猪苓30g 茯苓30g
白术30g
3剂,当日服中药后,尿频、尿急、尿痛、腹胀等就明显减轻。服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微感腰部胀痛,中药续守原方加杜仲30g,以补肾。续3剂,诸症消失。
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中老年女性,病程长。《医宗金鉴》有云:“膀胱虚寒,轻者遗尿,重者为不禁。”又有《素问.五脏生成篇》:“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者能出矣。”本病主要病位在膀胱(肾),病机脾肾阳虚,三焦不通,膀胱气化不利,开阖失常,故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无力,小腹胀痛,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舌淡,苔白,脉弱为阳虚之征。病属本虚。
本方选五苓散加减。方中泽泻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膀胱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肉桂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效,使膀胱功能恢复正常,使湿邪从小便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