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沈某,女,65岁,于2013年1月21日初诊。主诉:眩晕1天。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耳鸣,伴恶心、欲吐,面时有潮红,口苦。不伴头痛,肢体麻木,偏瘫,意识丧失,二便失禁等。在家未治疗,眩晕不减。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刻诊:神清神差,头晕,恶心,欲吐,舌红,苔黄,脉弦。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 钩藤20g 石决明30g 栀子15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川牛膝30g 黄芩15g
首乌藤30g 生益母草30g 茯神30g 丹参30g
服3剂头晕症状明显缓解,无恶心不适。续3剂头晕症状完全消失。
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恶心,欲吐,阳升者面部潮红,肝旺则急躁。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之征。《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华岫云按说:“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上冒耳,甚有昏厥跌扑之虞。”
本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咸寒体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清肝泻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平降肝阳;首乌藤、茯神宁心安神。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起平肝潜阳、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