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董某,女,45岁,于2013年7月1日初诊。主诉:反复有下腹疼痛3月。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不适,为阵发性隐痛,疼痛固定,月经期右下腹疼痛明显,月经有瘀块。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反酸、打嗝、黑便、黄疸等症。曾口服中药治疗无效。故今来就诊。刻诊:右下腹疼痛,食纳正常,二便调,舌质淡暗,舌边有小齿印,苔白,脉涩。
中医诊断:腹痛(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川芎15g 延胡索15g 炮姜15g 赤芍15g
小茴香10g 肉桂10g 炒蒲黄15g 当归15g
乳香5g 炙甘草10g 党参20g
中医辨证分析:
《证因脉治》:“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若痛在胁肋,曰胁痛;痛在脐上,则曰胃痛,而非腹痛。”,患者中年女性,以反复有下腹疼痛3月入院,舌质淡暗,舌边有小齿印,苔白,脉涩,病属祖国医学“腹痛”范畴,患者久病入络,瘀阻少腹,气机不利,故下腹疼痛;血乃有形之物,位置固定,为实邪内阻,气机阻滞,故疼痛固定。月经有瘀块亦为瘀血表现。舌质淡暗,脉涩为瘀血之征。纵观舌脉征病位在腹部,病机瘀血阻滞。
本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方中肉桂、小茴香、炮姜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延胡索、炒蒲黄、乳香化瘀止痛;党参益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