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医案一

日期:2013-05-06 来源:传承工作室 作者:传承工作室 阅读:429

患者,赵某,女,91岁,于20121210日初诊。主诉:尿频1月。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夜尿增多,4/夜,伴腰部酸胀,不伴尿痛尿急、畏寒发热等症,在院外未治疗,病情无好转,今来就诊。就诊时症见:神清神差,尿频,夜尿多,腰部酸胀,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淋证(肾阳虚)

治则治法:温补肾阳

处方:以肾气丸加减

肉桂3g    附片先煎10g   熟地黄15     山药30g   

茯苓25g   泽泻60g     山茱萸10g    怀牛膝15g 

金樱子15g 桑螵蛸15g   牡丹皮10g    杜仲15g   

巴戟天15g

3剂,一日一剂。20121214日复诊患者尿频明显好转。续守原方3剂。

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病程较长。《素问.五脏生成篇》:“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者能出矣。”患者年老,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开阖失常,故见小便频数,腰为肾之外府,肾阳虚则腰部酸胀,舌体胖大,舌淡,脉细弱为肾阳虚之征,病属本虚。

本方以肾气丸加金樱子,桑螵蛸,杜仲,巴戟天。《金贵要略》:“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肉桂、附片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泽泻、茯苓利水渗湿,牡丹皮清泻肝火,与补肾阳药相配,意在补中寓泻,以使补而不腻。杜仲,巴戟天补肾阳。金樱子,桑螵蛸补肾固涩。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