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继华,女,45岁。
初诊:2014年4月。反复阴道出血2+年。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淡,淋漓不尽,无腹痛,后于华西医院检查发现高分化宫颈癌,先后行两次化疗后脱发严重,腹部仍触及有包块,纳差,倦怠,患者拒绝再行化疗术,多处求诊无效。
刻诊:患者精神差,面色无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腹部触及包块,无腹痛,脱发,纳差,倦怠,舌体胖,舌质淡,脉弱。
中医辨证论治
诊断:崩漏
辨证:脾阳虚
治法:温补脾阳
方药: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15g 炮 姜30g
共四剂,每日一剂,水煎服100ml tid。
二诊:2014年7月。患者诉服药三个月后自觉腹部包块消退,阴道出血量减少,复查妇科彩超双侧附件无回声包块,嘱患者上方继续服用。
三诊:服用一月后患者阴道出血停止,饮食增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头发增多。
按:患者女,起病缓,病程长,术后体虚,阳气大亏,阳气虚不能固摄血液,故见出血,脾阳虚运化功能失调则见纳差,气虚不能推动精气布散,故见倦怠,舌体胖,舌质淡,脉弱均为脾阳亏虚之征,故辨证为脾阳虚,治以温补脾阳,方拟甘草干姜汤,用辛温之干姜温脾阳,甘草和中。
临证备要:甘草干姜汤源出《伤寒论》(29条)和《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由炙甘草、干姜两药组成。《金匮在略》叙本方主治“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等上焦肺虚寒证以及因上虚不能制约下焦而引起的“不渴、必遗尿、小便数”等下焦阳虚证。甘草干姜汤为理中汤之半,乃辛甘化阳之温补剂,是太阴病方。用辛温之干姜温脾阳,甘草和中。甘草之剂量大于干姜一倍,旨在既扶脾阳而不伤已受劫之营阴。甘草干姜汤可治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证。唐容川说:“吐血之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属虚属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弱,脉细微迟涩,面色惨白,唇淡口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主之”(《血证论》卷地•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