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及五苓散医案

日期:2014-07-1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515

患者,王某某,女,63

初诊时间:2014-05-29

主诉:头昏3天。

头昏伴呕吐,视物模糊,畏寒,小便频急,尿不尽,无尿痛及灼热感,无肉眼尿血,食纳可,夜眠差,彻夜不眠,大便正常。舌质淡胖大略暗,苔白,脉弱。

中医辨证: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
   
辨证当属脾肾虚衰,痰湿中阻,治当健脾补肾,化痰祛湿。
   
故而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化痰祛湿止眩,另患者膀胱气化不足,小便不利,治当化气利水,故而合五苓散加肉桂既可补元阳助气化、亦可暖脾胃,具体如下:

 泽泻30g 茯苓30g 炒白术30g 法半夏30g,

 天麻15g 桂枝30g 肉桂 10g  猪苓20g              

              11  水煎400ml  3次服

二诊时间:2014-06-03

患者头昏、呕吐减轻,尿频、尿不尽较前改善,仍觉畏寒,夜眠仍差。

继续予以前方加白附片60g以温补阳气。

再诊时间:2014-06-05

患者诉诸证缓解,全身犹如‘水龙头打开’一般,排小便顺畅,畏寒明显好转,另患者补充叙述道:“困扰自身多年的全身肌肉关节胀、冷痛;舌冷、口中津液冰凉,每当津液多时不敢下咽,需含热后方敢咽下,否则胃痛;喜热饮,冬日尤甚,冬日卧时覆被五层”等症状在服用上次药剂后,肌肉关节冷胀痛明显减轻,舌冷明显改善,自觉口中津液已暖,原喜热饮,先已能饮温水,夜眠已能睡2-3小时。

继续予以前方,另患者头昏、呕吐缓解,将法半夏用量减至15g 

6剂药毕,患者病愈出院。

案例分析:

《景岳全书》中提到“无痰不作眩”,另外“脾为生痰之源,”脾脏虚弱则痰浊内生,痰浊上扰清窍,故而头昏晕,视物模糊;《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开窍于口,脾阳不足,则不能温化上呈于口之津液,故而口中津液冷;脾阳虚则下输膀胱之精不足,加之肾阳虚衰,膀胱受累,则气化不足,故而尿频、尿不尽;又脾阳虚,则胃中寒,故而喜热饮。  

肾阳虚则卫外之气不固,故而畏寒;肾主骨,肾阳虚,则全身关节冷痛;真火不足,故而冬日畏寒甚,需被五层;阳气虚,阳不归阴,故而夜不眠。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加减,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化痰止眩;泽泻利水渗湿;猪苓增强利水渗湿之功;加上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以恢复脾之运化水液之功。膀胱气化有赖阳气之蒸腾,故而予以桂枝、肉桂温阳化气。3剂药毕,患者症状虽有缓解,但是阳气仍不足,故而陈老予以白附片60g以温补真龙之火,使得诸阳回暖,犹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般,使得患者陈年旧疾亦随证自愈,又6剂药而病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