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口腔溃疡治验

日期:2014-06-2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70

杨某某      62     

初诊:2014-04-18

主诉:头昏、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七年。

患者头昏发作时前额及颠顶冷痛伴畏风,近年头昏加重,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咽干,溃疡处疼痛,右肩疼痛,活动受限,尤以向后背伸为甚,腰痛,食纳可,失眠,入睡困难、易早醒,小便可,大便偏溏,次数偏多。舌体偏胖,质淡红,苔薄,脉弱。

辨证当属脾肾阳虚,治当温补脾肾阳气。

予以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子先煎 60g 肉桂10g  干姜30g  盐黄柏20g         

炙甘草12g   砂仁后下20g 白芷10g  当归10g      

醋龟甲25g

            三剂,水煎服500ml,分三次服。    

二诊

患者自觉头昏有所减轻,但觉前额至巅顶冷痛,仍有轻微畏风,咽干,溃疡收口,逐渐愈合,大便次数减少。仍诉右肩疼痛,腰痛,睡眠欠佳。

继续予以前方加龙骨潜阳,首乌藤安神,吴茱萸温经散寒。

  附子先煎 60g   肉桂10g  干姜30g    黄柏20g                            

  炙甘草12g    砂仁20g  白芷10g    当归10g                      

  龟板25g      龙骨30g  首乌藤30g  吴茱萸10g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时患者头昏较前明显好转,巅顶冷痛缓解,无畏风,溃疡愈合,大便成形,一日1-2次。肩痛、腰痛缓解。

潜阳封髓丹出自郑钦安的《医理真传》

前者“潜阳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方译为∶“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

后者“封髓丹”出自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医理真传卷二》。

此方具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方译为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郑钦安还是用龙来做比喻∶“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 ”。

本例患者头昏,此乃阳虚日久,不能镇纳浊阴,浊阴上扰清窍,故而颠顶头昏;肾阳虚衰,不能蒸津上浮,故而咽干;阳气虚,不能固涩腠理,故而畏风;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虚阳上浮,故而口腔溃疡发反复发作.

《灵枢 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患者夜间阳气外越,不能入阴,故而入睡困难,易早醒;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故而大便偏溏,次数偏多;舌体偏胖,质淡红,苔薄,脉弱,为脾肾阳虚之证。

故此予以潜阳封髓之剂。使得“水降而龙潜”。附子、干姜、肉桂温补真阳,壮君火,龟甲滋阴助阳,为阴中求阳,砂仁辛温,既可健脾,又可纳气归肾,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辅以甘草调和诸药,伏藏真火。诸药合奏,可使脾、肾阳气得以恢复,则诸证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