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五苓散”治疗小便不利验案

日期:2014-03-1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830

    患者纪某,男,65岁,初诊:2013年06月28日。患者因头昏1周就诊。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昏,呈阵发性发作,感心慌,不伴视物旋转、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不伴一过性黒曚、肢体功能障碍,不伴胸闷胸痛,休息后好转,患者未予重视,1周来头昏进行性加重,遂来诊。就诊时见:头昏,呈阵发性发作,偶感心慌、心悸。食纳可,夜眠一般,二便可。舌质淡而瘀暗,苔白黄偏腻,脉细。

    中医诊断:脑络痹(肾虚血瘀),予以健脑通脉汤(健脑通脉汤为陈学忠老师经验方,功在补肾填精、化瘀通脉,经数项基础研究和多年临床实践证实疗效颇佳)化裁。三诊后,患者诉头昏好转,未诉心慌、心悸,诉夜尿频数,6-7次/夜。食纳可,夜眠差,大便可。舌质淡而瘀暗,苔白,脉沉细。查肾功、血糖、尿生化、尿常规正常。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合八味肾气丸化裁,方药如下:

  叶 30g 山  楂 30g 土鳖虫 30g 蒲公英 30g

  麻 15g 姜黄 15g  枸杞子 15g 肉桂  5g

制附子 30g(另包先煎) 淫羊藿 25g 熟地黄 20g

金樱子30g 水   6g 炮山甲 9g

    4剂,每天一剂,水煎服,每天3次。

    7月18日,患者就诊,诉头昏明显好转,但小便频数无改善,又闻患者无口干多饮,无腰膝酸痛、畏寒肢冷、乏力,陈老师调整治疗思路,予五苓散化裁,方药如下:

肉桂 10g 桂枝 15g 白术 30g 茯苓 30g

泽泻 30g 猪苓 20g

    3剂,每天一剂,水煎服,每天3次。

    7月22日患者复诊:服药3剂后,夜尿次数明显减少,1-2次/夜,脉象舌苔同前。原方既效,续7剂,以资巩固。追访,病情未复发。

 

    按:者系老年男性,起病急,病程短。病程中病情变化,主要表现为:夜尿频数,6-7次/夜,舌质淡而瘀暗,苔白,脉沉细。《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多肾阳虚损,肾主行气化水,肾阳不足,气化失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陈老师在健脑通脉汤基础上遂合八味肾气丸以治之。然4剂后疗效欠佳。再观患者无口干多饮,无腰膝酸痛、畏寒肢冷、乏力,《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考虑患者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水液停聚,导致小便频数。于是,陈老师迅速调整治疗思路,予五苓散化裁。五苓散由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味药组成,其中桂枝、肉桂通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全方共奏通阳化气利水之功,正合病机,获效甚佳。

 

    讨论:《金匮要略》肾气丸所用有五:“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短气有微饮”、“转胞不得溺”、“消渴,小便反多”。五种病证皆因肾气亏虚、气不化水而出现小便的变化,从而看出,《金匮要略》应用肾气丸是针对肾气亏虚、肾主水功能下降所致的病证。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方虽为太阳蓄水兼有表证而设,然临证时,不论表证有无,但见小便不利,便可选用,药证合拍,每每获效。本方原为散剂,临床应用时若改为汤剂,收效更速。再之,五苓散中用“桂”的问题,历代医家有主张用桂枝,取其利水解表;有主张用肉桂,用其辛热,引入膀胱以化气。一般有表证用桂枝,无表证用肉桂,然临床上陈老师常桂枝、肉桂同用,往往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