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亚冰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深圳师承学员,深圳市肿瘤医院,主治医师,E-mail:281795925@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主任医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青年男患者,体瘦,腹胀,大便难,怕冷,陈老师辨为中气不足,下焦虚寒证,治以升降温里之法,效果理想。
关键词:瘦,腹胀,怕冷
案例:
程某某,男,32岁,2025年07月16日首诊。
主诉:腹胀5年余
现在症:5年来反复腹胀,剑突下胀闷感,大便费力。怕冷,伴ED,无口干口苦。舌体胖大,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胃痞-中焦阳气不足
辨证:温补中焦阳气(温里)为核心,同时调节气机升降
党 参30g 黄 芪30g 升 麻15g 炙甘草15g
陈 皮15g 大 枣30g 白 术40g 麸炒枳壳30g
北柴胡15g 酒黄连6g 法半夏15g 干 姜30g
白附片30g
7付,每天1剂,每日4次煎煮。
2025年07月28日二诊:诉腹胀感明显好转,大便可正常排出。目前舌脉:舌胖大,色淡红,苔薄白,脉沉。
效不更方,大便可正常解出。本次白术减为30g。处方如下:
党 参30g 黄 芪30g 升 麻15g 炙甘草15g
陈 皮15g 大 枣30g 白 术30g 麸炒枳壳30g
北柴胡15g 酒黄连6g 法半夏15g 干 姜30g
白附片30g
7付,每天1剂,每日4次煎煮。
讨论:
1. 关于腹胀的经文描述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简单说就是,清阳之气下陷而不上升,则发生泄泻。浊阴之气上壅,则发生腹部胀满。本例患者腹胀的表现,考虑为浊气未降,加之中焦气虚下陷,予以奠定调理阴阳、升降气机之治疗原则。
关于升、降、温里常用的药物使用
升:升举阳气、升发清阳
常用药:柴胡、升麻、葛根、桔梗(载药上行)、黄芪(益气升阳)
目标:针对中气下陷,或清阳不升。
降:降泄浊阴,降逆气,引火下行
常用药:半夏、陈皮、黄连、旋覆花、牛膝(引血下行),砂仁(理气)
温里:温补中焦阳气,散寒止痛
常用药: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小茴香等
2. 关于“本虚标实”、“塞因塞用”
中焦虚寒,脾胃失约,导致腹胀及大便无力,难解。用补益的药物治疗此腹胀满、便秘,此为“塞因塞用”。补中益气汤核心在于通过补气升阳治疗虚性痞塞之证,是中医反治法“塞因塞用”的经典范例,深刻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维。
升降温里汤的组成包含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方药很熟,不再做分析。在本例患者的症状中,“瘦,腹胀,怕冷,便秘”符合中焦虚寒,阳气下陷的表现。舌脉证契合,故使用后效果佳。通过补气升阳激活人体气化枢纽,使虚性雍塞不攻自破,此方法堪称“以补为通”的治本典范。但必须严格辨证,避免误补实邪。
跟诊陈老师的过程中,获益良多。陈老师对患者的寒热、汗出、食欲、二便、睡眠、舌脉等情况捕捉仔细,对待患者耐心认真,对待跟诊学生循循善诱。一位好的老师在于启发后来者对未知境界的思考,并且是深度思考。很感谢有如此大的荣幸,跟诊启发我经方思维的老师,感谢虽读书不多但依然保持好奇心的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好好读书,好好行医,是一条辛苦但趣味丛生的路,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路。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与陈老师和各位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