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抗过敏汤合补肾四味加减治疗鼻炎哮喘医话 

日期:2025-08-07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64

作者简介:秦黎惠,女,四川成都德仁堂中医师承班,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班学员,E-mail:44298234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母女两人就诊,母亲鼻炎反复,女儿哮喘多年,考虑均为肺肾阳虚、阳虚肺寒;陈学忠教授以抗过敏汤合补肾四味加减治疗,两人疗效显著。

关键词:异病同治;补肾四味;抗过敏汤

又是一个忙碌的上午,刚刚看诊完上一个患者,一对母女笑嘻嘻的走进来,对师父说到:“陈老师,你真的太厉害了,我们两个都好多了”。师父略略点头,对跟诊的我们说到:“看,她们两个都有效,母女两体质一样,就是要补肾啊,肾四味加进去是对的。”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我们跟往日一样跟诊,这时进来了一对婆孙,小孙孙长得圆润可爱,时不时冲我们笑笑,阿姨面容和善,也是笑吟吟的。师父照常询问:“哪个看喃?哪里不好喃?”

阿姨顿了一下,开口到:“我看,鼻炎!我鼻炎好多年了,早上起来就打喷嚏,鼻子堵、痒,我们小区有个鼻炎的,说就是在这儿看好的,推荐我来找你的!”

“叫啥名字喃?”还没等师父开口,好奇心驱使我脱口而出。

“左某某。”

“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吃120g附子的!”师妹拍了拍大腿,面向师父:“师父,你还有印象不?那个人附子从60g开始加,开始都没有缓解,附子用到90g才感觉好转,最后用到120g。”

师父略微颔首,开口到:“有印象,这个病人的附子剂量太有印象了”,随即转头对阿姨打趣:“来,看哈舌头,看你要吃好多克附子?”

阿姨刚长开嘴,我们几个脑袋就凑了过去,“舌淡,胖大,浅齿痕”

师父再搭脉,“脉沉细,你怕不怕冷喃?”

“有点。”

“开啥子方喃,”师父向我们问到。

“抗过敏汤!”

“对了,附子还是30g哈。”

一周后阿姨复诊,“陈老师,我觉得鼻子还是堵,但是鼻涕减少了,还是时不时痒。”师父看了哈舌,又摸了会儿脉,考虑还是阳虚,附子量不够,加到60g。

又隔了几周,阿姨来反馈,变化还是不大。

师父双手交叉,靠着椅背上,闭目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来问我们:你们觉得该开啥子方,现在?

‘我觉得还是应该用抗过敏汤,她的确是阳虚啊,可能和之前那个嬢嬢一样,附子量没有够,加到90g以上喃,师父’,师弟说到。

师父没有说话,转向病人:“你除了鼻炎,还有其它不舒服不,腰酸不酸喃?”

“陈老师,我腰时不时有点酸,脚老是没得劲儿。”

“对了,她不是单纯的阳虚肺寒,还有肾虚,要补肾,给她加李可老先生的肾四味,你们晓得肾四味不?”

“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师妹抢答道,“我记得,李可老师书中治疗肾虚常常加这四味药,总结叫肾四味。”

1周后,阿姨如约复诊,这次没有带外孙,后面跟了个年轻的姑娘。

还没坐下,阿姨笑盈盈开口“这次好多了,鼻子没得那么堵了。”

“嗯,说明补肾这个方向是对的,继续吃哈”师父和蔼的说,看了看旁边的姑娘,“这个是你女儿哇?”

“对头,陈老师,我姑娘也有点毛病,她听说我吃药效果好,今天就跟到过来看哈”。

女儿不好意思笑了笑,坐下,将手放在脉诊包上,悠悠开口:“我主要是哮喘,好多年了,长期喷到药的,这段时间时不时就觉得气紧,还有点胸闷,老是累得很,提不起劲儿。”

“hou(喘)不hou(喘)喃?”

“偶尔有点,主要还是气紧、胸闷。”

师父顿了顿,“那你怕不怕冷喃?”

“一般吧,不是很怕冷”

“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喃?”

师父仔细看了看,转身对我们说到:“你们看哈,这个姑娘虽然说是不怕冷,但她的舌头还是偏淡的,舌淡,略胖大,浅齿痕。阳虚还是存在的,我还是先以抗过敏汤为主……”

师父话音未落,师妹已经提笔开始写方了,师父扫了一眼,摆摆手,“不慌,她有哮喘,气紧,这个方还要加减一下。来,我说,你写。”

“麻黄绒十二,细辛十二,五味子……”

又隔一周,这次阿姨有事儿没来,姑娘一个人来的。

“吃了药后感觉咋样喃?”

“我胸没得那么闷了,但是气还是时不时有些紧,还是觉得累”

师父仔细搭了搭脉,“她脉还是沉”向病人打趣道:“你跟你妈妈一个体质哦,还是要补肾。”

“师父,照这个意思,她还是要吃肾四味吗?”

“对头,来,写方子,我说你写”

“补骨脂十五,淫羊藿十五,菟丝子十五……”

声至笔动,满屋静然,只留下师父轻念药名的声音……

 

 

 

 

 

医案一

胡某(母亲),女,61岁,2025年4月29日就诊。

主诉:反复鼻塞,鼻涕

现病史:患者鼻炎,长期鼻塞,流清涕,时觉眼痒,。

刻下症:舌淡,胖大,嫩,脉弱,鼻塞明显,时流鼻涕,怕冷,四肢冷,颈项不适。

中医诊断:鼻鼽

辨证:阳虚肺寒

治法:温阳散寒

方药:抗过敏汤加减,处方如下:

麻黄12g      细辛12g    白附片30g  党参30g

黄芪30g      桂枝25g    葛根100g   当归15g

五味子12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桔梗15g      白芷15g    生姜3片

中药6剂,1日1剂,水煎服,200ml ,1天3次

2025年5月6日  二诊   鼻涕减少,颈项不适好转

去葛根;细辛加至15g;白附片加至60g

2025年5月13日  三诊  项颈不适反复

上方加葛根100g,加通草10g;麻黄绒易麻黄,10g

2025年5月27日  四诊  患者诉腰酸,下肢乏力,颈项不适减轻,考虑肾虚,加肾四味

补骨脂15g  淫羊藿15g    枸杞子15g   菟丝子15g

蜜麻黄绒10g   细辛15g    白附片60g  党参30g

黄芪30g      桂枝25g     当归15g     生姜3片

五味子12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桔梗15g      白芷15g     葛根60g

此后患者以此方为基础,调养1个半月,反馈:腰膝酸软,下肢乏力缓解明显,走路有劲,鼻塞,鼻涕无,怕冷好转。

 

医案二

李某(女儿),女,33岁,2025年6月24日就诊。

主诉:气紧

现病史:患者哮喘多年,反复气紧、胸闷,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劳累后易发作。本次因气紧,累就诊。

刻下症:舌淡,略胖大,嫩,脉弱,诉气紧,自觉疲倦累,

中医诊断:喘证

辨证:肺肾不足

治法:温肺补肾,纳气平喘

方药:抗过敏汤加减,处方如下:

蜜麻黄绒12g  细辛12g    白附片40g  党参30g

黄芪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五味子12g

乌梅30g      牡蛎30g     厚朴15g     杏仁10g

生姜15g     矮地茶30g

中药6剂,1日1剂,水煎服,200ml ,1天3次

2025年7月1日二诊

患者诉胸闷缓解,仍有气紧,疲倦乏力,考虑肾虚

蜜麻黄绒12g  细辛12g  白附片60g  党参30g

黄芪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五味子12g

乌梅30g    矮地茶30g  菟丝子15g  补骨脂15g

枸杞子15g   淫羊藿15g  生姜15g

中药6剂,1日1剂,水煎服,200ml ,1天3次

2025年7月8日三诊  

患者诉咽痛,口略苦,上方加黄芩15g

2025年7月15日四诊

患者诉气紧缓解明显,疲倦减轻,继续二诊处方服用,后电话回访,患者目前无气紧、胸闷,精神好转。 

按语:

喘证和鼻鼽在现代医学属于“哮喘”、“鼻炎”的范畴,两者发病有同源性,与遗传、过敏、气道高反等因素相关。

抗过敏汤是师父创立的治疗阳虚肺寒型疾病的基本处方,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主要由麻黄、细辛、附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当归、五味子、黄芪、党参、白芷组成,合了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汤、黄芪桂枝汤等处方。方中麻黄、细辛宣散寒邪,通窍利肺,使肺经寒性从表透散;附子温肾补阳,下元得温,阳气得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寒邪自内消散;黄芪、党参补肺脾之气,阳虚乃气虚之渐,气充则阳补;桂枝汤调和营卫,中焦得补,气血条畅,血脉自通。当归,五味子补益阴血,与白芍、甘草通用酸甘化阴,能制约温药燥性;同时与麻、桂、辛、姜等辛散之品一散一敛,调和肺宣散功能,五味子现代研究还有抗过敏作用。

本案中,母女二人虽为不同的病,但本质同是阳虚肺寒,特别注意,案中女儿虽然未说其怕冷、四肢冷,但其“舌淡胖大,脉沉、弱”,其本质是阳虚体质,虽有口苦、咽痛之症,不可认为其为“实热”,而用大量清热药物。此外,与之前单纯使用抗过敏汤不同,二者均加入了补肾的药物,说明二人除了阳虚肺寒,还有肾虚不足的本质。

《类证治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主纳气,摄纳肺吸入之清气,维持呼吸深度。若肾虚(尤以肾阳虚、肾精亏为主),摄纳无权,则气浮于上,发为喘促。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直言:"五脏之病,惟肾为本…虚喘之证,无非肾虚。" 强调肾为喘证根本之脏,本案中,女儿的“哮喘”长期即有,其根在与先天肾不足,服用大量附片、桂枝、生姜、细辛等温药有缓解,说明本质在于肾阳不足,因此补肾温阳,培补下元,下元得充,则气能潜能藏,喘证自除。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灵枢·营卫生会》:“卫出于下焦”,肾阳为卫气之根,若肾阳不足,则卫气化生无力,不能温煦鼻窍、固护肌表,外邪易袭而发鼻鼽。《证治准绳》警示:“鼻鼽日久,穷必及肾,当求其本。”本案中患者年老体弱,阳气自减,肾精不充,下元亏虚,不能上充于心肺,肺虚不能固摄,津液外泄为涕,气虚不能温养,鼻塞日久,发为鼻鼽。因此除了益气散寒,更需要温补下元。

 

“补肾四味”来源于李可老先生,即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其用量在15-30g左右。李可在其书中说到:“四味药入肝肾,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

 

 

1. 四味药性味归经

药名

性味

归经

核心功效

古籍溯源

枸杞子

甘平

肝、肾

滋肾填精,养肝明目

《本草经疏》:"润而滋补,专于补肾润肺"

菟丝子

辛甘平

肾、肝、脾

平补阴阳,固精缩尿

《本草汇言》:"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

补骨脂

辛苦温

肾、脾

温肾壮阳,纳气固精

《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

淫羊藿

辛甘温

肝、肾

壮阳起痿,强筋健骨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

 

 

 

2配伍结构

 

阴阳双调:枸杞滋阴济阳 + 补骨脂/淫羊藿温阳化气 → 符合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动静结合:菟丝子守而不走(固摄) + 淫羊藿走而不守(通行) → 补而不滞

肺脾肾同补:补骨脂温脾止泻,枸杞润肺 → 兼顾先后天

四味药物同用,即李可“肾气为人生立命之本,此四味乃平补阴阳之基石,犹造屋之钢筋水泥。”师父在抗过敏汤基础上合用肾四味,将补肾之法育于其中,给我们临床使用抗过敏又提供了新的思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落实在“辨证论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