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产后恶寒、身痛

日期:2025-08-07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57

王丽红1,陈学忠2

(1.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患者以产后怕冷、全身痛1年半”就诊,中医诊断:虚劳病,辨证为阳虚寒凝证,陈学忠教授治以温阳散寒,养血通脉,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之,效果显著。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  产后恶寒 身痛  陈学忠

病案:

患者雷某,女,36岁,初诊时间2025.6.24

主诉:产后怕冷、全身痛1年半。

现病史:1年半前患者生产二胎后出现怕冷怕风、关节冷痛,背心及头冷痛,感觉有冷风穿过背心,出门需带帽子、穿两件长袖衣服,足底痛不敢久走,不出汗,月经已至,大便偏干,乏力,睡眠不佳,院外口服中西药治疗无效。今慕名来陈老处就诊。

刻下症见:时值炎炎夏日还身着两件衣服,头戴帽子遮面,面色晦暗,恶寒身痛,头痛,怕风,四肢关节痛甚,走路后足底疼痛明显,食纳可。舌淡,略胖大,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痛痹

证:阳虚寒凝 血虚络阻

治法:温阳散寒 养血通脉

方药: 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20g  桂枝25g 干姜15g  赤芍20g
      细辛10通草10大枣30g  炙甘草15g

白附片60g先煎 黄芪30g  炒吴茱萸10g

        5  水煎服 一日三次

2025.7.1二诊:患者诉恶风减轻,怕冷较前减轻,吹风后感头痛,效不更方,吴茱萸加量为15g加强散寒止痛,5剂,水煎服 一日三次

2025.7.8三诊:患者诉怕冷进一步好转,头痛明显好转,吹冷风后仍有关节及背心痛,效不更方,附片加量为90g温补真火,黄芪加量为80g益气固表,5剂,水煎服 一日三次

2025.7.15四诊:患者面色转红润,笑容满面,诉怕冷、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现在走路足底不痛了,出门也不用带帽子了,可穿一件单衣,疼痛缓解了睡眠也好了,效不更方,细辛加量至15g散寒、祛风止痛。患者效果很高老师和学生都很高兴,师父叫学生总结医案,正讨论写当归四逆汤治疗什么怎么写标题,患者立即抢先说道“就写治疗产后恶寒、关节痛”,诊室一片笑声,患者满意而归。

四诊处方如下:

当归20g   桂枝25g  干姜15g   赤芍20g
  细辛15g   通草10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白附片90g先煎  黄芪80g    炒吴茱萸15g

后电话随访,患者怕冷、关节痛明显缓解,诉可以吹空调了。

讨论:

本案患者产后一年半余,缠绵于恶寒身痛之苦,究其病因,实与产后特殊生理状态密不可分。产后气血亏虚,百脉空虚,阳气随血耗伤,御寒固表之力锐减,若恰逢冬令生产,寒邪更易乘虚而入,凝滞经脉,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斯证。

细究病机,以“阳虚寒凝、血虚络阻”为核心。阳虚失于温煦,则见怕冷怕风、四肢关节冷痛、背心如透冷风;寒邪痹阻经脉,不通则痛,故头痛、关节痛、足底痛接踵而至;血虚不能濡养,加之寒凝气滞,肠道失润,故大便偏干;阳气虚衰,气血不能上荣,故面色晦暗;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沉细,皆为阳虚寒凝、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上紧扣病机,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方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中当归养血活血,补产后血虚之本;桂枝温通经脉,细辛散寒止痛,二者相伍,助阳气布达,散经络寒凝;赤芍既助当归养血,又能活血通滞,兼顾患者便秘之症,较白芍更合病机;通草通利血脉,助散寒通络之力;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充气血生化之源。因患者阳虚症状显著,故首诊即加用大剂量白附片(60g,先煎),配伍干姜,共奏温补脾肾阳气、散寒通痹之效,以复机体温煦之能;加黄芪益气固表,一则助当归生血,二则增强卫外之力,御邪侵袭;吴茱萸辛热,入厥阴经,既能散寒止痛,专治患者头冷痛之症,又可助附片、干姜温阳散寒。

二诊时患者恶风、怕冷减轻,但吹风仍头痛,提示寒邪虽有松动,然厥阴头痛尚需强化,故加大吴茱萸用量至15g,增强散寒止痛之功。      三诊怕冷、头痛进一步好转,但风寒侵袭仍引发关节及背心痛,表明阳虚寒凝之象未彻,故将附片加至90g以温补先天真火,黄芪加至 80g以增益气固表之能,使阳气更盛,寒邪自退。四诊时诸症显著缓解,为进一步祛散经络余寒,将细辛加至15g,强化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效。

纵观全程,师父用药紧扣“阳虚寒凝、血虚络阻”病机,以当归四逆汤为底,随症调整温阳、益气、散寒药物剂量,既补产后血虚之虚,又散寒凝络阻之实,攻补兼施,循序渐进,终使阳气复、寒邪散、血脉通、疼痛止,收效显著。此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效不更方”“随证加减”的诊疗思想,为产后阳虚寒凝痹证的治疗提供了清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