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引火汤巧治不寐验案一则

日期:2025-07-2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95

1.王俊森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haw1105@live.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一老年女性患者,失眠10余年,伴口干、舌烫等症,初用潜阳类方剂效果欠佳。陈师辨证为虚阳浮越证,以滋阴降火、引阳入阴为法,予引火汤加减治疗。7剂后患者入睡时间显著缩短,睡眠质量改善,口干舌烫减轻,续方巩固疗效。本案体现中医“壮水制阳”思路,强调阴阳平衡及辨证取舍在疑难病证中的重要性,为类似病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引火汤 不寐 陈学忠 虚阳浮越 滋阴降火

案例

谢某,女,65岁,2025年04月16日一诊

主诉:失眠10余年。

病史1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严重时入睡时间长达2小时以上,睡着后1小时左右便会醒来,患者先后服用多种安神类西药均未见明显改善,患病以来偶有口腔溃疡、口干、舌烫等不适。曾就诊于陈师处,陈师先后处以“柴龙饮系列方”、“潜阳封髓丹类方”口腔溃疡及口干、舌烫等症有所改善,但失眠时有反复,因患者母亲长期在陈师处调理身体,本次就诊时一并求治失眠及口干、舌烫等症。

诊见:形体偏胖,精神欠佳,口干、舌烫不适,纳食一般,大便偏干通畅,小便调,舌边浅齿印,舌质淡红稍暗,苔白,脉沉。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虚阳浮越证

治法:滋阴降火、引阳入阴

方药:引火汤合封髓丹加减

熟地黄90g  巴戟肉30g 麦  冬30g  茯  苓30g

五味子12g  砂 仁20g 盐黄柏30g   首乌藤30g

煅紫石英30g 牡 蛎30g     

煎服法7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50522日复诊

诊见患者诊时大肆感叹“上次处方非常好”,自觉精神较前明显改善,入睡时间明显改善(半小时左右),睡着后方至6点左右才醒,中途偶醒也可再次轻松入睡。口干及舌烫不适较前减轻。

处理:前方加天冬30g继续予以10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本案患者系老年女性,从病程上考虑患者可能于绝经期前后便开始出现失眠症状,《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受身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失眠先因阴阳平衡失调导致。从症状表现上分析,后因虚阳浮越导致,正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阴不足则敛阳失司。患者症见口干舌烫,正如《古今名医汇粹》云“一日阳戴于上而见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从患者舌脉上分析,阴虚象不甚明显,初从阳虚不能固守考虑,处以潜阳封髓之剂,虚火症状改善,但失眠时有反复。经反复推敲,陈师摒弃舌脉,调整处方思路,从阴虚不能制约考虑,处以壮水制阳之剂“引火汤”治之,收获患者满意疗效。方中熟地补肾水,麦冬、五味滋肺金,金水相资,水旺以制火。温用巴戟肉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茯苓利导则水火同趋。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调和水火之枢,砂仁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紫石英替代龙骨合牡蛎以增养阴潜阳之用,天冬协麦冬、五味共养肺阴,首乌藤对症养血安神。

人体只有阴阳平衡、水火既济方可病安,形如“炉子烧水”,火微水盛则气化不能,火旺水微则无源生化。潜阳封髓丹重在扶阳而引火汤重在养阴,主症相似而治法迥异。辨别阴阳征象为临床难点,舍脉从证也需理论自信,“读经典、多临床”方可增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