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霞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 文霞,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成都市第五批中医师承班成员,四川大邑,611330 E-mail:9613227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为老年女性,素体阴虚,肠梗阻住院治疗。陈学忠教授运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后疗效显著。
关键词:腹痛 阴虚内热 水热互结
医案:
患者,陈某,女,86岁,于2025年05月05日入院。
主诉:反复心累、气促7年,加重伴腹痛半天。
现病史:入院7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不适,伴间断性双下肢水肿,自诉于当地口服利尿药物后症状可好转(具体不详),此后期间患者反复多次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慢性心力衰竭;2.原发性高血压;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好转出院,长期口服利尿剂等药物控制病情。约半天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静息状态下即感气促,伴腹痛不适,全腹胀痛,伴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前往我院急诊就诊,完善腹部CT提示“肠梗阻征象”,以“1、慢性心力衰竭 2、肠梗阻?”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2天未解大便,小便量少,体重无明显减轻。患者诉近3月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多次使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经过:请普外科会诊不排除大便干结导致肠梗阻。治疗上予以禁食、灌肠、补液维持电解质稳定、头孢噻肟+奥硝唑抗感染,小剂量利尿剂纠正心衰等治疗。经过治疗4天后,患者腹痛缓解,可流质饮食,大便仍需灌肠解出。于2025年05月09日陈学忠教授到我院查房对该患者进行诊治。
刻见症:轻微腹痛,便秘,需灌肠解大便,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感,活动后感气促,口咽干燥,饥不欲食,胃中嘈杂,呃逆,乏力,少气懒言,舌质嫩红少津,无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1、腹痛 2、淋证
证型:阴液亏虚,水热互结
治法:滋阴润燥,清热利水
处方:麦门冬汤合猪苓汤加减
麦冬90g 人参 30g 山药 50g 法半夏10g
炙甘草 15g 大枣 15g 猪苓 15g 泽泻15g
茯苓15g 生姜15g 滑石30g 阿胶10g (炀化)
3剂,1日1剂,水煎服,150ml tid。
服药1天后患者大便通畅,停止灌肠,腹痛消失,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感症状减轻,精神较前好转,饮食改善。效不更方,继续予以上述药物3剂后,患者尿路刺激征症状消失,精神可,乏力减轻,饮食明显改善,大便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讨论:
患者因“心衰”长期服用利尿剂,导致素体阴虚。《灵枢.本神》:“五脏主藏精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强调阴精是气之根本,阴虚可导致气虚。《景岳全书.虚损》:“阴虚者多热,以水不制火也”,提出阴虚生热的病机。《丹溪心法.补损》“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奠定滋阴降火治疗法则。该患者肺胃阴虚,失于濡养,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至大便干结,阴不制阳,虚火灼津,加重大便燥结,阴虚日久及气,推动无力,糟粕滞留,不通则痛,故见腹痛;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失于濡养,故见口咽干燥,舌质嫩红少津,无苔;胃阴亏虚,虚火内扰,胃失和降,故见饥不欲食,胃中嘈杂,呃逆;阴虚日久及气,气虚推动无力,故见乏力,少气懒言;该患者素体阴虚,膀胱湿热留恋,尿道不解,故近3月反复出现泌尿道感染,阴虚湿热,水气不利,水热互结,故见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感。该患者总体病机为阴液亏虚,水热互结,治疗上陈老运用经方“麦门冬汤合猪苓汤”以滋阴润燥,清热利水。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虚热,同时大剂量麦冬可润肠通便。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虚火自敛。半夏下气降逆,加以生姜和胃止逆。《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云:“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中猪苓、茯苓、泽泻甘淡渗泄以利水;滑石清热利水;阿胶血肉有情之品,咸寒润下,育阴清热。两方合用共达滋阴润燥,清热利水之效。
陈老深入分析患者病情,精准辨证,紧抓病机,灵活运用经方,用药结构严谨,配伍精当,方证对应,效如㭩鼓,再次让我们体会到经典的独特魅力。我们需潜心钻研,熟读经典,深入体会其蕴含的辨证思维,灵活运用经方于临床,紧抓病机,不能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