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清华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温江区中医医院E-mail:554906014@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女,61岁,目前以潮热、多汗等为主症,陈学忠教授考虑患者阴不制阳所致,予引火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疗效确切。
关键词:发热、多汗,阴不制阳,壮水抑阳,陈学忠,引火汤。
医案:
患者温某某,女,61岁,2025年4月25日就诊。
主诉:潮热多汗、头昏脑鸣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头昏脑鸣、潮热多汗就诊,经过陈学忠教授辨证后先后与“潜阳封髓丹”、“二仙汤”、“当归六黄汤”治疗,头昏脑鸣症状缓解,潮热多汗症状始终没有好转迹象。师傅考虑该患者是绝经后妇女,肝肾阴亏较甚,经过前面的治疗后考虑阴不制阳的情况,于是用“引火汤”壮水抑阳,引阳入阴。
诊见:潮热、多汗,大便尚可,睡眠一般,纳可,舌质淡,薄白苔,脉濡。
中医诊断:汗证
辨证:阴不制阳
治法:滋阴抑阳,引阳入阴
方药:引火汤加味山萸肉、砂仁、炙甘草、肉桂
巴戟天30g 熟地黄100g 麦冬30g 茯苓30g
五味子12g 山萸肉30g 砂仁15g 炙甘草15g
肉桂10g
煎服法:10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5年6月5日复诊
患者非常高兴,说潮热多汗的症状缓解了约60%。师傅也很高兴,一边感叹患者对师傅的超级信任(辗转多地也要找到师傅,在师傅处坚持服用中药),一边为自己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而发至内心的愉悦。“效不更方”,师傅大手一挥,继续引火汤加味炮姜、黄柏,温中益脾,引火归元,与砂仁、甘草合用,有封髓之意。
巴戟天30g 熟地黄100g 麦冬30g 茯苓30g
五味子12g 山萸肉30g 砂仁15g 炙甘草15g
肉桂10g 黄柏20g 炮姜15g
煎服法:10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按语:
引火汤最早见于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是治疗“阴虚火炎”的代表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虚火上炎、肾阴不足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面赤颧红、虚火牙痛等。其方组成为:熟地黄、巴戟天、茯苓、麦冬、北五味。在此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填补真水,为君药;巴戟天温补肾阳,助阳引火归元,与熟地黄配伍“阴中求阳”,为臣药;麦冬清肺胃之热,养阴生津,五味子:敛肺滋肾,固摄浮火,共为佐药;茯苓:健脾渗湿,防止滋腻碍胃,为使药。本方以“引火归元”为核心,通过滋补肾阴、引虚火下行的方式治疗上焦虚火证。
本方的特点是阴阳并调,补泻兼施,但需保持“滋阴为主,引火为辅”的原则。
阴阳并调:熟地黄配巴戟天,滋阴中兼温阳,使虚火得以下行。
补泻兼施:补益肾阴的同时,用茯苓健脾利湿,防滋腻之弊。
加味山萸肉、砂仁、炙甘草、肉桂组成的方剂,具有温补脾肾、固涩收敛的功效,其中山萸肉入肝肾,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收敛止汗,重用30g突出收敛固脱的作用,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肾脾阳气,还能引火归元;总的来说,山萸肉+肉桂:温补肾阳、固涩精气;砂仁+炙甘草:健脾和胃,缓解肉桂的燥烈之性。
复诊时, 在引火汤中加山萸肉30g 肉桂10g 炮姜15g 砂仁15g 炙甘草15g 黄柏20g ,其中 砂仁15g 炙甘草15g 黄柏20g取封髓丹之意,滋阴降火,引阳入阴。
心得体会:
跟师一年,这是我第二次主动要求写医案,我发觉师傅这个让徒弟们写医案的教学方法非常好!听和看,远不及写,写是眼手心齐到,还要查大量的资料,让自己对这个疾病,这首方剂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印象深刻,并且能触类旁通。常听师傅说,学医最难的是什么——是辨阴阳。通过这个病案,让我对这个阴阳难辨、阴阳动态变化的认识更深一层。
我暗自思索,师傅先前用的当归六黄汤、潜阳封髓丹和二仙汤,为什么脑鸣、头昏症状有所缓解,但潮热多汗却不见减轻呢?我把这三个方拿出来与引火汤对比,内心有些震撼:我一直认为,只要辨证的大方向没有错,遣方用药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过类比这四方,觉得自己中医只是学习了一些皮毛,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中的精髓“贯微洞密、丝丝入扣”还没有入门。
汗证在中医中指汗液排泄异常,包括自汗、盗汗、战汗、绝汗等,主要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有关。如果把阴阳平衡的状态比作地平线的话,二仙汤是一个阴阳均在地平线之下的方,重在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理冲任,是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剂;潜阳封髓丹(砂仁、附子、龟板、甘草、干姜、肉桂、黄柏)重在扶阳,主治虚火上浮、肾阳不足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阳在地平线之下,阴可能在地平线之下,也有可能正常;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治疗阴虚火旺、逼津外泄的汗证,其阴在地平线下,其阳可能在地平线下,也有可能正常,方中黄芪当归还有补血之功,汗血同源,可以弥补一些流汗过多导致的汗液亏虚;而引火汤是一个滋阴为主,引火归元为辅的方剂,也就是阴和阳均在地平线之下。从阴阳不足以地平线为准的量化关系来讲,引火汤和二仙汤最相近,均在地平线之下,但细细再比较二方,二仙汤方药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以补阳为主;引火汤中熟地黄、麦冬、五味子以滋阴为主,更符合绝经后妇女,肝肾阴亏较甚的生理特点,师傅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使用了引火汤,一剂而引火归元,真是妙哉妙哉!!!现把四方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