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秦黎惠,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班学员,E-mail:44298234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中老年女性,失眠多年,陈学忠教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失眠合剂加附子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温阳活血;失眠合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医案如下:
罗某,女,55岁,2025年4月29日就诊。
主诉:失眠
现病史:患者之前主因心慌、心悸在陈老处就诊,伴睡眠障碍,诉背冷明显,后头到大椎处怕冷明显,予以柴龙2号(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茯神丸)加附子30-60g治疗后心慌心悸缓解明显,背冷感觉好转,入睡困难稍好转,本次主因睡眠障碍就诊。
刻下症:患者诉因工作原因,睡眠不规律,长期入睡困难,睡至2-3点易醒,或整夜睡不着,稍微有点动静又容易惊醒,醒后又不易睡着;焦虑貌;平素怕冷明显,后头至大椎处长年冷感明显;怕风,易外感,风吹后头痛;口干,口渴;面颊处斑明显;舌淡嫩黯,苔薄白,脉细乏力。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阳虚血瘀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祛瘀
方药:失眠合剂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附子加减,处方如下:
柴胡15g 枳壳15g 桔梗15g 生地黄30g
丹参30g 川牛膝30g 赤芍15g 黄芪30g
桂枝15g 白附片60g 牡丹皮15g 川芎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3片
中药6剂,1日1剂,水煎服,200ml ,1天3次
2025年5月20日二诊
患者来时非常高兴,诉吃药后睡眠好转,入睡快,中途也不易醒了,睡眠深度增加,能睡整觉。其背心冷进一步改善,之前容易感冒,吃了药后也不容易感冒了。患者回家参加同学会,同学都感慨其气色好一些。患者对陈老非常感谢,说其看了很多医生,其失眠、心悸、怕冷的症状都没有太大改善,但吃陈老的药一次心悸明显缓解,失眠也是吃一次睡眠就改善明显,患者觉得非常神奇,为什么吃别人开的药就没有效果喃。陈老认为,疗效很大程度上在于辨证是否精准,患者阳虚为本,有瘀血阻滞,还有气滞,如果任何一个没有认识到,都可能疗效差,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辨证准确,切中病机,才能“效如桴鼓”。
后面患者诉其长期早晨起来感觉困乏;从小四肢冷,艾灸后四肢暖和好转,更佐证了其阳虚的体质。效不更方,继续上方治疗。
按语:
患者长期早上困乏,晚上入睡困难且易醒。《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卫气从阴出阳则寤,由阳入阴则寐。早晨为阳气生发之时,若阳气亏虚,阴寒较盛,则卫气不能出于阳,表现为嗜睡,晨起困乏。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伤寒溯源集·少阴见证》云:“今但欲寐者,阴邪盛而阳气弱,卫气不能上出于阳故也。又云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即此义也。”
此案中患者长期怕冷,四肢冰凉(艾灸后缓解),舌淡,脉乏力也佐证了其少阴阳虚。故用大剂量的附子回阳气,散阴寒。《本草正义》中认为附子“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可不治”。附子与桂枝相合,温散少阴、太阳阴寒,《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太阳主表,少阴主里,阴寒由内至外出,阴霾散,阳气充,则精神自足。
卫气不能从阳入阴则不寐,阳不入阴有二,一为阳分有病,多为阳热亢盛或虚阳上浮;二为阴分有邪气阻滞,如痰、湿、瘀、食、气滞(1)。患者舌质偏黯,口干口渴明显,面颊两侧斑明显,都是瘀血阻滞的征象。瘀血着于阴分,阳入受阻,则为不寐;脸颊属肝,肝藏血而主疏泄,血瘀则气滞,气血不畅,则发为斑,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有“瘀血在里,必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记载;津血本同源,“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瘀血阻滞,津停不输,不能上承于口,发为血渴,即《血证论·瘀血》:“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
其瘀血是怎样形成的呢?《黄帝内经》中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四十岁之后,人的阳气在衰减,《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阳虚不能温煦,血受寒则凝;阳虚则推动乏力,血行乏力,停而为瘀,即《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血必停留而瘀。”此案中患者素体为阳虚体质,年老则阳气日益衰减,瘀血内阻益增。前两次就诊中,患者心悸,心慌明显,与柴龙2号,方中柴胡桂枝汤取“太少皆通于心”之意,太阳、少阳的经脉与心相通,此方能调和气血,通阳利脉。但活血化瘀之力不足,因此选用失眠合剂(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方中丹参、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化瘀;柴胡、甘草、枳壳、赤芍合四逆散之意,疏肝行气,理血和血,气行则血行,气血调和,心神则安;瘀血日久,瘀血不除,新血不生,方中生地养阴血而除虚热,养血安神除烦;桔梗引诸药上行。全方养血与祛瘀相合,能调和气血,宁心安神。
然其本虚在阳气不足,虽有附子温阳散寒,仍需益气活血以通血脉,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治疗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的痹症,此案中,患者从小四肢冰冷,除了阳气不足,还有血脉不通的原因,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症状相合。黄芪气温,味甘,纯阳,擅“补元阳,补五脏诸虚,充腠理”,头为诸阳之会,患者元阳不足,卫气不固,故怕冷怕风,风吹则头痛,黄芪大补阳气,卫气得充,阳密而固,腠理实则不恶风,与附子相合,阳气得升以充四肢,阴寒得散而利血脉,即《医法圆通》:“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方中黄芪补益元气,桂枝、芍药与前方诸药活血通脉,祛瘀散滞,阳气得充以助血运,瘀血消散而阳气得至。全方配伍也非常精妙,黄芪、附子、桂枝、炙甘草、川芎、大枣、生姜温、热药物共计6味,180g,剩下的苦、酸、寒性活血行气药物共计7味,135g,契合患者阳虚为本,瘀血为标的病机,全方温阳散寒不伤阴血,活血化瘀不耗阳气,陈老对剂量、配伍的把握非常精确,患者二诊时曾反馈一个信息:其急于求疗效,曾将2剂药物一起煎煮服用,则大便溏而至泄泻,3次/天,后恢复至一剂药物一日才缓解,笔者思考其增加服药剂量,活血行气药量增,过伤阳气而致泄泻。
陈老治疗失眠已有诸多验方,疏肝解郁,安神止悸的柴龙系列;瘀血内阻的失眠合剂;阴虚内热的珍母安神汤;虚阳上浮的潜阳封髓丹等等,近期温阳活血法治疗失眠、心悸等医案的总结,给我们临床治疗失眠又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钢.深入浅出讲《黄帝内经》:陈钢教授40年专攻之心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