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治疗运用柴龙4号汤治疗肛周湿疹验案一则

日期:2025-07-2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2

1.王姗姗 2.陈学忠

1.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954909124@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陈某某,男,38岁,因“反复梦遗15+年,肛周潮湿1+月”就诊于陈学忠教授处,予柴龙4号汤治疗后有奇效。陈教授的临床经验值得我辈研究学习。

关键词:柴龙4号  梦遗  肛周湿疹 陈学忠

 案例:

姓名:某某,性别:男,年龄:38岁

舌质淡,略暗,瘀。

主诉:反复梦遗15+年,肛周湿疹1+月

病史:自幼贪凉,喜食冷饮,冰糕,初中时反复出现胃痛,食冷饮加重,食温水可缓解,未引起重视,未行相关诊疗,高中时,受同学影响,自高二频繁手淫,大学时,受科普得知,该行为影响身心健康,自此手淫习惯改善,逐渐戒除,自戒除后,频繁出现梦遗,近期症状不断加重,初诊1+月前又出现肛周湿疹。

患者称此为“噩梦”,期间陆续求诊数位医生,多年以来,可谓“以药拌饭”,有些医生开具的中药,初期有效,逐渐疗效减退至无效,有些因个人原因未坚持治疗,甚至有时想过放弃治疗,反复多年,

患者痛苦万分,不治疗,身体每况愈下,治疗,又收效甚微,难以维系。

现病史:肛周湿疹伴轻微痔疮,梦遗一周1-3次,主要在早上3-6点,遗精后头脑昏沉,第二天缓解,基本无性生活,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背部疼痛,胃肠道不适,吃饭容易噎,烧心、反酸,腹胀,自诉口臭,牙龈出血,不耐寒热,自诉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手肘、膝盖冷痛明显,手心、脚心虚汗,头屑多,容易感冒,白发,恶风,易困乏,腰膝酸软无力,脾气暴躁,易怒,胆小,性格犹豫,焦虑,心思重,记忆力下降。晨起小便黄,有泡沫,偶有小便浑浊,间断腹泻,先干后稀,睡眠差,多梦易醒,夜间流口水,磨牙,入眠浅,入眠前全身不自觉抽动。

初诊:2025.02.13

中医诊断:肛周湿疹

辩证:肾虚不固,虚火上炎

治法:温肾潜阳

方药:柴龙4号加减

北柴胡 15g  桂枝 15g   白芍 15g   法半夏 15g

炙甘草 15g  党参 30g   牡蛎 30g   首乌藤 30g

代赭石 30g  大枣 30g   砂仁 20g   白附片 30g

盐黄柏 20g  肉桂 10g   龟甲 20g   麸炒白术 30g

炮姜 40g   龙骨 20g

煎服法: 5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二诊:2025.02.27(加当归15g,白芷15g)

北柴胡 15g  桂枝 15g   白芍 15g   法半夏15g

炙甘草 15g  党参 30g   牡蛎 30g   首乌藤30g

代赭石 30g  大枣 30g   砂仁 20g   白附片30g

盐黄柏 20g  肉桂 10g   龟甲 20g   麸炒白术 30g

炮姜 40g   龙骨 30g   当归 15g   白芷 15g

煎服法: 7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患者服药后,肛周潮湿明显好转!背痛、烧心、噎食轻微改善,大便情况改善,腹泻频次减少。

三诊:2025.03.13(加干姜15g,黄连6g)

北柴胡 15g  桂枝 15g   白芍 15g   法半夏   15g

炙甘草 15g  党参 30g   牡蛎 30g   首乌藤   30g

代赭石 30g  大枣 30g   砂仁 20g   白附片   30g

盐黄柏 20g  肉桂 10g   龟甲 20g   麸炒白术 30g

炮姜 40g   龙骨 30g   当归 15g   白芷15g

干姜15g   黄连 6g

煎服法: 7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患者服药后,梦遗频率降低,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患者非常高兴!睡眠情况改善,入眠前抽动频次减少,入眠后流口水、磨牙、易醒均有所改善,

 

四诊:2025.03.26  去白术)

北柴胡 15g  桂枝 15g   白芍 15g   法半夏15g

炙甘草 15g  党参 30g   牡蛎 30g   首乌藤30g

代赭石 30g  大枣 30g   砂仁 20g   白附片 30g

盐黄柏 20g  肉桂 10g   龟甲 20g   黄连 6g

炮姜 40g   龙骨 30g   当归 15g   白芷15g

干姜15g   

煎服法: 7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患者自诉已无肛周湿疹,梦遗改善,口臭、牙龈出血效果明显,自觉抵抗力较前增强,不易疲乏,以前很容易感冒,最近天气变化异常,但无感冒现象,白发和头发干枯情况改善,腰膝酸软较前不断改善,脾气和焦虑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患者少时频繁手淫,致使精气外泄,精液协阳气外出,虽后期停止,但持续多年,外泄之精过多,身体只见向外逸散之通道,不见自守之来路,故身体每况日下,中空而虚阳浮越,治疗的首要任务自然是,使阳气归位,引火归元,潜阳滋阴。

通过温热性质的中药,例如肉桂等,将上浮的虚阳引导到肾中,使阴阳达到新的平衡,运用具有潜阳作用的药物,例如龙骨、牡蛎等,重镇潜阳,抑制阳气的上浮,由于患者患病日久,虽病结在虚阳浮越,但大多兼有其他症状,病情较为复杂,所以在阳气虚衰较甚的时候,适当的温阳益气,运用附子等药物,补充人体阳气,增强机体的功能活动。

而柴龙四号,以潜阳封髓丹治其本,柴龙在潜阳固涩的基础上,一定程度顾护脾胃,兼顾调畅情志,有主有次,协同作用,故患者病情稳步好转。

按:

患者自幼有受凉,喜食冰史,幼儿为纯阳之体,自身往往对寒凉的感受不足,又无克制内守的思想,极其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耗精、伤阳,而这种缺失在未来又会体现在身体的各个方面。

患者幼时嗜凉,若此时治疗,温中和胃大体就可以恢复。

患者青年时期,手淫过度,伤阳未治,又加耗精,若此时治疗,温肾阳,补肾精,应该也可以达到疗效。

但现在大家对阳气的固护思想不够,患者一拖再拖,加之对病情的羞耻感,肾中精气,只有出路,不见来路,日渐亏耗,先前症状不断加重,新症状接连出现,日渐虚弱。

加之久病缠身,精神情绪低落郁结,不和谐的夫妻生活,使患者更加敏感,焦虑,以至发展到基本无性生活,而长时间的夫妻不合,反过来又加重心理负担。

所以在治疗中,对久病患者精神情绪需重点关注,并给予处方干预,必要及时间允许应给予充分安抚。

详细的处方思路可参考以下:

柴龙4号系列形成思路及治病原理

柴龙4号系列是在柴龙1、2、3号的基础上加入潜阳封髓丹化裁而来,目前临床上已经常用,并形成固定处方的有柴龙4-1、柴龙4-2、柴龙4-3,简略版柴龙4号等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常常对应不同的治疗思路,用不同的底方加以化裁进行治疗,往往取得不错的成效。

柴龙1、2、3号,既往的病案中多有提及,形成和使用的思路,师兄师姐们也分析的十分详细,此处不再赘述,笔者尽可能用另一种角度向您讲述。

柴龙4号形成和使用的时间不长,但疗效甚佳,对现代社会多种复杂疑难病症,常常可以达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柴龙系列,大体以小柴胡汤加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

黄帝内经有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人居于天地之间,要和自然相合,近百年,尤其近二十年,天气的异常变化频繁,作用于个人,自我调节无法快速适应这种变化,造成人体内阴阳的失衡,滋生了非常多的怪病,究其根本,还在阴阳二字。

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的第一方,是调和阴阳之名方,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桂枝汤之加减方,在兼顾调和阴阳的基础上,加之龙骨、牡蛎,以达到潜阳固涩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更趋向于向外发展,生活、工作都存在内收不足,外放过度的趋势,药物上,陈师认为阳气发散过度,而体内阳气中空不足,因在处方中适度收敛,以固为主。

又由于绝大多数人的阴阳不相顺接还是发生在半表半里之间,所以选用小柴胡和解少阳,主治半表半里之邪,以此作为底方,往往起到安心安病之效。患者大多久病缠身,肝气郁结,心情的调摄十分重要。

小柴胡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伤寒和金匮中,就有数十种适应症,甚至有医生开玩笑,如果病症复杂,没有头绪,就用小柴胡汤来投石问路,笔者将伤寒及金匮中提及小柴胡汤归纳如下:

《伤寒论》
1.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37)
2.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3.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4.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5.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7.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8.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9.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10.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148)
12.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49)
13.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14.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15.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1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17.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18.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394)
《金匮要略》
1.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金匮要略》第十五篇)
2.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
3.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受现代社会变化的深刻影响,被日益提倡的穿衣自由,让衣服越穿越少,时尚趋势的变化,脚踝,肚脐,肩膀,膝盖等处稀松平常的外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离不开方便的空调,随手可得的冷饮,品类繁多的保健品(食品、药品、保健品中广泛运用各种添加剂,有形之物阴阳属性划分为阴),都在不知不觉寒化我们的身体(为什么现代社会,很多火神派用药,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效果好?热可解寒!)

快节奏的生活,下班后人们只想随处躺起,缺乏散步这种简单的运动、更何况渐被遗忘的导引,阳气无从运化,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阳气只见消耗,不见运化和补充,最终导致真阳不守、虚阳外越而上浮,患者自觉潮热、口腔溃疡、虚火外浮。

大多医生只见一点火苗,就只知端来水盆,当头泼下,身体好的,服药期间,症状缓解,药一停,继而加重,越来越重,身体差的,一病不起,患者疑问,医生大喊冤枉,只道是有火就灭,却不知辨别寒热真假。

又或只知寒热,不知何为阴阳,不知者不畏,不畏者不敬,入门第一本书就众而重之写过,阴阳不和,百病丛生,可能我们都走的太久,太远,将最初放在了最远。

作为陈师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杜绝这样的错误,一个人真元命门都无火,外面再大的火,也不过是纸老虎,(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病邪也是),火是从哪里来的,让它回到哪里去,

除调和阴阳外,潜阳封髓丹主治虚阳上浮病症,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原本的柴龙系列中,龙骨、牡蛎都有收敛作用,却又加入潜阳封髓丹,因为药效达不到。

病程短,病症轻,原来的柴龙系列收效良好,但随着全国各地疑难患者前来,被疾病折磨着的患者,从远方奔赴而来,大都患病多年,为了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中,陈师发现该处方有效率及治愈率相对较高,柴龙四号应运而生。

我们已经见到太多的患者痛苦不止,心理精神饱受煎熬,门诊量每天都是巨大的,陈师一边和我们说不能再加号了,一边又说,你看这个怎么能不给加,我们心疼已七旬的师父辛苦,师父同情生病的患者痛苦,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希望笔者能带给你们确实疗效的处方,也能在诸位心里播种我学到最重要的,自上古先贤起,就刻在中医人骨子里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