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翁妍珊 2.陈学忠
1.翁妍珊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深圳市中医院,E-mail:675744915@qq.com
2.陈学忠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老年体虚自汗盗汗,复感风寒邪气,更伤中阳,阳虚于内、营卫失和、三焦枢机不利,陈师以柴胡桂枝汤合桂枝加附子汤化裁治之,深得仲景经方精义,收效卓然。
关键词:温阳固表,汗症,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陈学忠
医案:
患者女,80岁,首次就诊2025年4月2日
主诉:汗多1年余,加重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1年余多汗,动辄汗出,夜间盗汗,胸背汗出为主,平素怕冷,便软易溏。3月11日受凉后咳嗽间作,咳甚时胸闷气促、汗出益甚,无发热,于某医院住院1周,诊断“肺炎”,予抗生素、化痰解痉止咳等对症治疗,出院时咳嗽减轻,仍汗多、乏力,为求中医治疗求诊于陈师门诊。
刻症:咳嗽间作,晨起咳黄痰,量较多,胸闷气短,活动后及咳嗽时胸背汗出明显,腰痛,怕风怕冷,纳眠一般,二便尚可。舌淡暗,苔薄黄,脉细滑。
既往史:血压偏低。
中医诊断:汗证(营卫不和)
治法:调和营卫,宣肺止咳
处方:
桂枝15g 白附片30g久煎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法半夏10g 桔梗20g 姜黄10g 炒僵蚕10g
蜜枇杷叶15g 北柴胡15g 白芍15g 南沙参30g
麸炒枳壳15g 燀苦杏仁10g 酒黄芩15g
5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4月14日,线上回诊,患者已无咳嗽咳痰,汗出明显减少,睡眠改善,表邪已尽,调整方药:
党参30g 法半夏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黄芩15g
白附片30g
7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三诊:4月24日,诉汗出已显著减少,无咳嗽胸闷气短等其他不适,纳眠可,大便成形,日1次,守前方7剂,巩固治疗。
按语:
患者年高八旬,素体汗出畏寒、便溏怕冷,为元阳渐衰、卫外不固阳虚之候。《伤寒论》谓“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首诊时正虚复感外邪,邪陷少阳,枢机不利,肺失宣肃而见胸闷气短、腰身疼痛;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汗出更甚。舌淡为阳气虚馁之候,苔薄黄、脉细滑为正虚兼有痰热之征,病本虚实寒热夹杂。虽病半月有余,咳嗽、胸闷气促、腰身疼痛乃知表邪未罢,外证未去,邪陷半表里之间,治以太少两解之法:“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同时考虑患者营卫失和,营阴外泄,久罹漏汗之苦,取温阳固表之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陈师取两方之合剂,以南沙参代党参健脾益气养阴,肺脾同治,顾护津液;考虑表邪未尽,肺失宣肃,痰浊蕴肺,症见咳嗽、黄痰,加桔梗、杏仁宣降肺气,枇杷叶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姜黄、枳壳行气通经,僵蚕解痉化痰。
二诊时咳嗽、咳痰愈,表邪尽解,汗出明显减少,病本营卫失和,去前方清肺化痰止咳等对症治标之品,以柴桂合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以守正。三诊时反馈收汗显著,睡眠、精神体力等周身之症均全面改善,患者及家属甚为欣喜。
“漏汗不止”常因过汗致阳气受损,阳虚则卫外不固,汗出益甚,两者常相互为害,日久成阴阳两虚之证,临床可见膀胱津涸小便不利之症或筋经失于津液濡润的肢体拘挛微急之候。汗为心之液,心阳不足,营阴外泄,则自汗盗汗,胸背为心肺所主,心气虚弱,汗出外泄于胸背,患者常可见心胸气不相顺接的胸闷气促之症,实乃宗气大伤。因此而得者,其主要矛盾在阳虚不固,此非龙牡、浮小麦稻根等敛汗之品能绝,当以附子扶阳固表,亦可防汗出亡阳于未然。药后阳气得复,则汗漏止,营卫和则阴阳相序,寤寐得安。今得陈师尽解,豁然于胸中,纳而志之,以飨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