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霞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 文霞,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成都市第五批中医师承班成员,四川大邑,611330 E-mail:9613227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为86岁老年女性,心梗冠脉介入术后出现腹痛。陈学忠教授运用四逆汤合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疗效显著。
关键词:心肌梗死 腹痛 四逆汤合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
医案:
患者,张某,女,86岁。
主诉:冠脉介入术后5天,腹痛2天。
现病史: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伴胸闷、心悸、胸部胀满,持续约2小时不能缓解,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数次,肢端皮肤苍白、皮温低,无喘息气促、黑蒙、晕厥,无腹痛、腹泻、发热、寒战等,来我院就诊,急诊行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42次/分), III房室传导阻滞,II、III、AVF ST段抬高,T波倒置。考虑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右冠近远段100%完全闭塞,成功行右侧冠状动脉近段开通并支架植入术。术中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予以补液、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术后安返病房。经过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消失,感活动后气促,全身乏力,汗出,不欲饮食,未解大便,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继续临时起搏器维持心律。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脐周及下腹疼痛拒按,难以忍受,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纳差,不欲进食,大便次数增多,解水样便,无发热、寒战等,完善腹部CT提示直肠-乙状结肠腔内高密度影,治疗上予以灌肠、反复解痉止痛对症及中药生姜泻心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患者症状仍不能缓解。
辅助检查:危急值冠脉造影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弥漫性钙化病变、重度狭窄(90%),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远段重度狭窄(95%);右冠状动脉近段远100%完全闭塞病变,近段以远血流 TIMI 0级。腹部CT:1、肝内多发囊性灶,大者径约3.0cm;轻度脂肪肝。2、左肾上腺增粗,请结合临床。3、双肾结石,右肾小囊性灶;双侧肾周筋膜增厚。4、腹主动脉及主要分支壁节段性钙化。5、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6、直肠-乙状结肠腔内高密度影。
该患者病情危重,经过治疗目前患者腹痛症状不能缓解、血压低,于患者发病后第5天陈学忠教授到我院查房,对该患者进行诊治。
刻见症:腹痛,脐周及下腹胀痛拒按,纳差,不欲进食,心下痞满不舒,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次数增多,为水样便,口苦,口干,活动后气促,心中烦闷,乏力,自感忽冷忽热,四肢指端皮温低,血压需去甲肾上腺素维持,临时起搏器维持心律,舌质淡胖有齿印,舌苔黄厚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腹痛
辨证:阳虚邪犯,里热积滞,寒热错杂
治法:温阳救逆,通腑泄热,寒热平调
方药:四逆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附片 50g (久煎)干姜30g 炙甘草15g 柴胡15g
大枣30g 赤芍40g 生晒参40g 黄芩10g
枳实20g 法半夏20g 生姜10g 生大黄5g
1剂,1日1剂,水煎服,150ml tid。
陈老根据患者症状精准辨证,但“生大黄”的使用让笔者大为不解,询问陈老,目前患者大便次数增多,解水样便,使用生大黄是否会导致患者腹泻加重,可否取消生大黄使用。陈老讲到,此患者的表现为“热结旁流”,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所致。该患者解水样便实际为“旁流”,“旁流”为现象,“热结”是本质,故仍需泻下通便治疗。先予患者1付,后续随症加减,遵医嘱执行。服药3次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腹泻较前加重,大便次数增多,1日7-8次,黄色稀便,予以地衣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因担心患者腹泻严重,腹痛已明显缓解,故擅自停止使用中药。期间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心律转为正常心律,拔出临时起搏器,减停去甲肾上腺素使用。3天后患者腹痛消失,解黄色粘稠便,1日2次,但精神差,纳差,不欲进食,心下痞满,在原方基础上去除生大黄,减少赤芍、枳实、附片用量,用药如下:
附片 40g (久煎) 干姜30g 炙甘草15g 柴胡15g
大枣30g 赤芍15g 生晒参40g 黄芩10g
枳实10g 法半夏20g 生姜10g
3剂,1日1剂,水煎服,150ml tid。
服药3天后,患者饮食明显改善,心下痞满缓解,无胸痛、腹痛,大便正常,好转出院。效不更方,出院续于5付中药巩固治疗。
讨论:
该患者疾病发展多端,病机复杂,病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突发“真心痛”时,心脉骤然痹阻,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见胸痛、胸闷;心气不足,固摄失司,故见大汗淋漓;汗多耗散阳气,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故见肢冷,面色苍白。心主血脉,心阳不振,推动无力,故见血压不能维持,心律失常;心火不足,脾土失温,脾胃不和,故见恶心呕吐。主要病机为心阳不足,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治疗上立即行急诊PCI开通血管,予以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第二阶段为冠脉介入术后出现腹痛。陈学忠教授认为“一分伤一分寒”,患者经历冠脉介入手术,感受外伤之寒,因心阳亏虚,“太少皆通于心”,邪易犯太阳及少阳经,结合本病例患者症状考虑为心脾阳虚,邪犯少阳,内传阳明,寒热错杂,实积于内。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故见忽冷忽热、口苦。中焦虚寒,少阳邪气乘虚内陷,郁而化热,寒热互结于中焦,故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纳差,不欲进食,心中烦闷,舌苔黄腻。少阳之邪内传阳明,实积于内,气机被阻,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脐周及下腹胀痛拒按;实积郁而化热,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故可见水样便。本病例病机为阳虚邪犯,里热积滞,寒热错杂,治疗上予四逆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加减以温阳救逆,通腑泄热,寒热平调。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中附子以温壮心肾之阳,回阳破阴以救逆;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以增回阳温里回阳之力,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三药合用使阳复厥回。大柴胡汤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提及,《伤寒论》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方中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中以辛温之半夏散结除痞,降逆止呕,配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以泄热开痞,人参、大枣、炙甘草以甘温益气,健脾补虚。三方合用以达到功补兼施,寒热平调,通因通用之效。
此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复杂,陈老深入分析及洞察患者病情变化,精准辨证,紧抓病机,灵活运用经方,疗效显著。通过多次陈老对危重症的诊疗,让我体会到中医在救治危重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临床中我们可以不断挖掘中医诊治的优势危重病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多样全面的诊治手段,减轻患者病痛,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