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芍药甘草汤 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

日期:2025-07-2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0

1.作者简介:陈泽虹,女,大邑望县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统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   Email:131205031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老年男性,三叉神经痛1年余,多方求治,陈学忠教授予以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柴胡桂枝龙骨牡蛎合芍药甘草汤,三叉神经痛

病案如下:

xx  男  68岁,2025年1月24日初诊。

主诉:左侧面部疼痛1年+

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侧颜面部疼痛不适,疼痛呈针刺样、电击样剧烈疼痛,进食时出现,疼痛时累及左侧头部,伴头昏、眼胀、口苦、口干,患者多方求治,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予以口服卡马西平1片 tid,疗效不佳,症状逐渐加重,后至华西医院就诊,予以卡马西平2片 tid,疼痛有所减轻,2025年1月24日来慕名而来陈老处就诊,

刻下症见:左侧额部及面颊部疼痛不适,疼痛呈针刺样、电击样,进食时发作,疼痛时累及左侧头部,伴疲倦乏力、头晕、眼胀、口苦、口干、夜尿频,大便正常,舌体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稍暗,苔薄白黄,脉弦细。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
中医诊断:面痛病

辩证:少阳枢机不利 肝肾亏虚 风邪入络

治法:疏利少阳,平肝熄风  祛风通络

方药: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柴胡 15g  天麻15g   炒僵蚕10g   山萸肉15g  

木瓜20g    煅赭石30g  牡蛎 30g    煅石决明30g  

生姜15g    黄芩片15g  炙甘草 15g  大枣30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白芍 60g   桂枝 15g   

10剂,每1.5日1剂,水煎成,750mL,分5次早中晚温服

二诊2025年02月21日,患者自述服药后疼痛、头昏、眼胀明显减轻,自行将卡马西平减量为 1片 bid治疗,舌体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略暗,苔薄黄,脉弦细。患者症状好转,目前舌质红少苔,法半夏减量为10mg具体药物如下:

北柴胡15g  天麻 15g    炒僵蚕10g   山萸肉15g  

木瓜20g   煅赭石30g   牡蛎30g    煅石决明30g

生姜15g   黄芩片15g   炙甘15g    大枣30g  

法半10g  党参片30g   白芍60g    桂枝15g     

中药4付每日分三次服用水煎(无)750ml口服(中药) 医生嘱托:水煎750ml1.5日一剂。

三诊2025年03月21日,患者诉服用中药后三叉神经痛发作程度及频率较前明显减少,目前间断服用卡马西平 1片 qd治疗,舌体略胖大,舌质淡红略暗,苔薄黄,脉弦细。前方加蒲公英15g、土鳖虫15g ,具体药物如下:
  北柴胡15g  蒲公英15g   土鳖虫15g 天麻15g  

炒僵蚕10g  山萸肉15g   木瓜20g  煅赭石30g  

牡蛎30g   煅石决明 30g  生姜15g  黄芩片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法半夏10g  党参片30g  

白芍60g   桂枝15g     

中药4付,水煎750ml1.5日一剂,分5次口服。

病案讨论:

三叉神经痛中医属于“头风”、“颊痛”、"面痛"、"頄痛"等范畴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以《黄帝内经》为源,经汉唐至明清医家不断完善,形成“外感风邪、内伤火郁、痰瘀阻络、本虚标实”的完整理论框架古籍中虽无现代病名,但其对"面痛"的病机剖析与治法经验,如祛风通络、清肝泻火、化痰逐瘀、滋阴潜阳,至今仍指导临床实践。

病机分析:《诸病源候论》曰:“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头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手足三阳巡经至额、面颊、下颌等,风邪趁体虚侵袭头面和体表肌肤引发头面痛。该患者年近七旬,正气渐衰,卫外不固,营阴不濡,致风邪乘虚侵袭经络。 少阳枢机不利,风邪循少阳经上扰头面,三焦气机壅滞,不通则痛,故见面痛反复;风邪入络,肝风内动,风性善行数变,风邪挟痰瘀阻滞头面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发为阵发性剧痛。肝阳化风上扰,老年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虚风内动,故伴头昏、眼胀、面部拘急。久病耗伤气血,病程迁延1年以上,久痛伤气耗血,气血不能上荣清窍,加重头昏、乏力。本患者从肝、脾、肾论治,予以疏利少阳,平肝熄风  祛风通络,缓急止痛治法。

本案选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芍药甘草汤加减,二方皆出自《伤寒论》,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出自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代常用于癫痫、失眠、精神类疾病、女性更年期、神经官能症、小儿多动症、舞蹈病以及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芍药甘草汤方自于《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该方具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等功效,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症,现代常常用于肌肉痉挛、内脏疼痛、神经性疼痛、紧张性头痛等疾病。

陈学忠教授近年来使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多例,均取得显著疗效,两方合用,标本兼治,重镇与柔润并用,攻补兼施;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有疏利少阳枢机、调和营卫、镇惊安神作用; 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筋缓急,专治筋脉挛急疼痛;方中天麻、僵蚕、木瓜增强祛风通络之力;煅赭石、牡蛎、石决明重镇潜阳,直折肝风上逆之势;白芍、山萸肉、木瓜柔润养阴,防重镇药伤阴耗气;党参、大枣、山萸肉补益气血肝肾,扶正固本; 柴胡、黄芩、僵蚕祛邪通络,兼顾祛风清热;现代药理学研究天麻、石决明可调节神经递质,抑制异常放电,缓解神经痛;白芍含芍药苷,现代药理学证实芍药有抑制三叉神经异常放电作用,甘草含甘草次酸,二者协同作用可抑制神经兴奋性,解痉止痛; 煅赭石调节中枢痛阈;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有恢复气血周流,改善卫外功能。   

体会:此案例陈老精准辨证,紧抓病机,巧用经方而精准施治,方药切中病机,风邪得散,少阳枢机通利,营卫渐和,肝阳得潜。 本案以疏利少阳,平肝熄风  祛风通络为核心,经方合用兼顾祛邪扶正,体现中医“通络止痛、标本同治”的治疗思路;方中重用白芍60g,遵张锡纯“重用芍药以敛肝阳”经验,煅赭石、石决明取王孟英“介类潜阳”思想,针对老年阴不敛阳病机,三诊加入土鳖虫頗具深意,应《医林改错》“久痛入络”理论,虫类药善搜剔络中伏邪,蒲公英之用非为清热解毒,实取朱春良经验“通肝络,利胆腑”,与柴胡黄芩呈疏肝利胆之势,本案彰显“以经方为体,时方为用”的诊疗智慧,为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