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四逆汤治疗“但欲寐”验案一则

日期:2025-07-24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8

1.陈佳莉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陈佳莉 E-mail:jialichen0801@163.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指导老师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陈学忠  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一男性患者整日昏沉欲睡5+年,患者先后求治于各医处,行中西医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偶然求治于陈学忠教授处,以四逆汤温里回阳治之,收效甚笃。

某,47岁,2025年3月19日首诊

主诉:整日昏沉欲睡5+年

现病史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整日昏沉欲睡症状,头昏沉,全身乏力,昏昏欲睡,畏寒,阳事不兴,曾先后多次求治于各大医院,经中西医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今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

:患者精神差,全身乏力,昏昏欲睡,口干,畏寒,阳事不兴,纳差,眠可,小便可,大便初硬后溏,舌体略胖,舌质淡红,苔白,脉微细。

诊断:少阴病 

辨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里回阳

方药:四逆汤

白附片60g     干姜30g     炙甘草20g

6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5年3月27日

诊见:患者来就诊时感叹这三样药比以前三十多样药都好”,患者神清,精神可,诉头昏沉症状明显好转,畏寒症状改善,大便正常。

处理:效不更方,患者诉目睛干涩,盖干姜辛热,易干姜为炮姜,具体方药如下:

白附片60g     炮姜30g     炙甘草20g

6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次餐后温服

2025年4月3日患者前来就诊,表示病症已然基本好转,续以前方6剂巩固治疗。

按语

患者中老年男性,就诊时诉症状很多,头昏沉,全身乏力,昏昏欲睡,畏寒,阳事不兴,纳差,大便初硬后溏等等,既往乙肝病史,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前医以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治之,均未见症状有明显好转,师父抓住患者整日昏沉欲睡这一重点症状,根据《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辨证为少阴病脾肾阳虚证。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描述这种状态是“似睡非睡, 似醒非醒,但见其欲寐”。患者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肾阴亏虚,骨髓失充,脑髓失养,则头昏沉欲眠。师父予以四逆汤温里回阳,以附子温壮元阳,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伤寒明理论》:“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甘草味甘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干姜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是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内经》曰: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千金方衍义》:四肢为诸阳之本,故能运动不息,今因阳气乖离,所以四肢厥冷。用黑附子温补下焦之真阳,干姜温散中焦之寒逆,甘草温养三焦之元气,为直中阴寒之专药。《寒温条辨》:此方通治三阴脉沉,恶寒,手足厥逆之证,故用附于之生者,上行头顶,外彻肌表,以温经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内温脏腑;甘草独用炙者,以外温荣卫,内补中焦也。

少阴病在三阴病转归中具有调节气机的作用。阴阳开阖之间是一个协同合作、相互制约的整体,气能有序的升降出入,关乎三阴三阳的每一个环节。阳气升已则降,即阳入阴;降已而生发,即阳出于阴,寤寐由此形成。师父常在诊间教导,要多读经典多学经典,遇到相应病症,不能被患者带偏,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辨证准确,灵活应用,此例患者仅以四逆汤一方三味药便解其陈疴,药简价廉,效如桴鼓,值得我们临床学习借鉴。

相关经典学习

1)四逆汤原文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伤寒论》第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论》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论》第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