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 深圳大学总医院 吕子山 E-mail:463474882@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指导老师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陈学忠 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中年男患,苦于“面部出油”明显,入眠极难,伴见阴囊潮湿、便溏等不适10余年,困扰不已,求治于多方而难获一效。近日求诊于陈学忠教授门诊,拟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全方寥寥数味,仅服用七剂,诸症豁然,谨录于此以飨同道。
关键词:面垢,首如裹,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陈学忠教授
医案:王某,男,47岁。2025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面部出油明显10余年。
现病史:患者自十余年前,常现面部出油明显,自觉面部常有油汗分泌物“笼罩”,黏腻不爽,上半身汗出明显。夜间胸腹、足底烦热,辗转难眠,时有胃脘不适,困扰不已。曾就诊皮肤、消化专科,未发现器质性改变。自言近10余年多方求治西医、中医,名院名医,民间口传“高人”,每每饱含希望而去,服药后未能如愿取效。长年来花费诊金、药费甚众。诊时情绪低落。
刻症:面油、面垢如裹;夜间常现胸腹部、双足底烦热,甚则自觉热感自腹胸上攻头面,躁扰难眠;时有口干口苦,胃脘隐痛不适,大便不爽,便不净感。阴囊潮湿。舌质淡黯尖红,苔厚腻罩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痰湿症(痰瘀互结证)
治法:清热泻浊,活血化瘀
处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药如下:
北柴胡15g 生大黄5g 麸炒枳壳15g 酒黄芩15g
法半夏15g 赤芍15g 大枣30g 桂枝15g
茯苓30g 燀桃仁10g 牡丹皮15g
生姜3片自备
共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2025年3月26日二诊:患者步入诊室,容光焕发,喜笑颜开,与首诊判若两人:自言面部出油、“黏着笼罩感”明显减轻,入眠显著改善,烦热未现,躁扰好转,阴囊潮湿亦缓;大便微溏,排便较前顺畅,感到近10年罕有的舒适感。患者复诊时感触颇多:坦诚首诊接到处方时,将信将疑,心想十余年的疾苦,陈老开的方就只这么几味药,价格还十分便宜,能有效吗?服药后诸症豁然,十分惊喜,复诊时频频感谢陈老,直言陈老“用方如神”!故依前法,守方加瓜蒌20g,再进7剂以观后效。
讨论:此例患者主诉之“面部出油”,在经典中多有论述:《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素问 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总以阳经湿热为核心病机。伴随症状亦可证实:见其口干口苦,当虑肝胆郁热上泛;阴器之外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境,阴囊潮湿可证其肝胆湿热下注;湿热胶结下焦,则见大便粘滞,疏泄不利则可见排便不爽、便不净感,此症有近贤称为“痰秘”;湿浊内郁,化热成瘀,患者舌质淡黯尖红,苔腻罩黄亦为此证。患者烦热失眠之症,尤具玄机:少阳三焦之腑,决渎之官,通行水液,内寄相火;三焦不利则水湿郁于经隧,上泛下注则现头面油腻,便溏、阴下湿;久郁化热,相火游弋上下,则现胸腹,头足烦热;三焦郁热内扰心神,则心烦躁动,夜寐难安。陈学忠教授从宏观把握症状,精准判断此患为二阳郁热,痰瘀互结之症,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行“清热泻浊,活血化瘀”之法,一方中的。
“大柴胡汤”见于《伤寒论》多篇章节,主少阳阳明合病,郁热在里之症;“桂枝茯苓丸”则出于《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用途广泛,此处与大柴胡汤合用,共成化痰散瘀之效:方中柴胡,黄芩相伍和解少阳,散郁解热;枳实、大黄通利阳明热结,此处意在解热,故大黄用量小,仅取微利即效;赤芍、丹皮、桂枝相合,寒温相得,通利血脉之力益胜;桃仁素擅通瘀,又具油润之性,可助大黄通利泄浊;再合半夏、茯苓、生姜、大枣化痰利湿,和胃守中。全方轻巧灵动,意在清热化浊而主用疏利和解之法,不致过凉聚湿碍气;意欲通瘀,而取苦寒、辛温、酸敛同用,而不至过辛过燥助热伤阴;故不用宁心安神之药,而神气畅爽,自得安眠。
在陈学忠教授的门诊,常可看到教授以精准犀利的角度运用经方,取得迅捷卓越的疗效,使患者欣喜称奇,也使跟诊的学员深受启发。经方如同宝剑利刃,陈师以深厚的中医经典内功驾驭经方之刃,斩杀沉疴顽疾,值得我等后学晚辈在临床中不断思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