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合附子理中汤 治疗更年期汗证一则

日期:2025-04-0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63

1.张琳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深圳游学师承学员,深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E-mail:124662516@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主任医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一女性患者汗多3+年,加重半年、伴眼干涩、牙酸、手心热、焦虑、大便溏、夜寐差,陈师辨为虚阳上浮证,当治以温肾潜阳、引火归元、健脾止汗,以“潜阳封髓丹合附子理中汤”为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汗证、更年期、潜阳封髓丹、附子理中汤、陈学忠

案例

某,53岁,20250317日首诊。

主诉汗多3+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汗多,无论昼夜,天动则汗出,夜晚汗湿衣被,自觉夜间出汗较白天汗多,双眼干涩不适,牙酸,手心热,大便溏,便出不畅。因汗出严重影响生活,导致情绪烦躁不安,焦虑,夜寐差。近几年辗转某省中医院、某医馆,寻求名医诊治,予滋阴止汗、益气固表等方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出现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

诊见面色白,精神一般表情焦虑,述汗多,白天晚上均汗出,动则汗出,夜间汗湿衣被,双眼干涩不适,牙酸,手心热,食纳尚可大便溏,便出不畅,小便调舌体略胖大,淡略暗,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汗证

辨证虚阳上浮证

治法温肾潜阳、引火归元、健脾止汗

方药潜阳封髓丹

白附片30g久煎  肉桂10g   炮姜30g   盐黄柏20g

醋龟板20g先煎  砂仁20g后下 炙甘草15g  龙骨30g先煎

牡蛎30g先煎  首乌藤30g   浮小麦60g  麸炒白术30g

煎服法7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50324日二诊

诊见服药后症状缓解明显,汗出减少,夜间汗出减轻,无汗湿衣服,白天出汗也较前减少,牙酸好转,手心热好转,睡眠好转,仍有眼干涩,大便较前改善,一天1次,但仍觉不顺畅,溏便偏多。

处理效不更方,患者大便仍溏,且不顺畅,加入党参30g6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200ml。 

按语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指出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七七之年,女性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枯竭,肾精亏耗。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肾精不足则阴阳失衡《素问・生气通天论》中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阳气卫外而固密,阴液内守而宁静。若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虚阳浮越,阳不摄阴,汗液则随之外泄,发为汗证。

此医案的患者50岁出现多汗,处于更年期天癸竭肾精不足,阴阳失衡,阴肾阳均不足,阴阳互根互用,阴液亏虚不能敛阳,阳气相对偏盛,从而出现虚阳上浮的病理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强调了阳气固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性,虚阳上浮则破坏了这种阴阳平衡,导致汗液外泄造成患者汗出不止的症状。

然而在既往的诊疗当中,因眼干涩,牙酸、手心热,夜间汗出,予滋阴止汗、益气固表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唐某眼干涩,牙酸、手心热,夜间汗出等症状看似阴虚发热,但结合舌脉(舌体略胖大,淡略暗,苔薄白,沉细)及整体症状(汗多、大便溏等),实则为阳虚导致的虚阳外浮。《景岳全书》中提到“虚火之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阳虚自汗,必恶寒,脉弱无力。”与该患者的疾病表现一致。

谨守病机,细问病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果断予潜阳封髓丹治疗,疗效显著,患者二诊表述仅7剂药,汗出明显好转,甚是喜悦,因大便仍不顺畅、偏溏,故陈师二诊加入党参30g,意为合用附子理中汤,以加强温肾健脾功效。

陈师在临床诊疗当中,遵循“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治疗原则,并不单纯见汗止汗,值得吾辈学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