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验案一则

日期:2025-04-0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48

1.张琳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深圳游学师承学员,深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E-mail:124662516@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主任医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一女性患者心动过速13+年,心悸1+年,伴胸闷胸痛、头痛、失眠、乏力,陈师辨为心阴阳两虚,当治以滋阴养血、温通心阳、补益心气,调和心之阴阳,久病必瘀,以“炙甘草汤”为法佐以活血化瘀,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悸、失眠、炙甘草汤、陈学忠

案例

某,58岁,20250213日首诊。

主诉心动过速13+年,心悸伴失眠1+年。

现病史患者13年前体检发现心动过速,未予重视未治疗。2023年8月份感冒后出现胸闷痛,自觉心跳快,于当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发现房缺,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至某省人民医院完善心血管超声检查报告提示:房间隔缺损(混合型)伴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建议进一步经食道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右房、右室增大;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收缩压增高。肺动脉主干增宽;肺动脉瓣轻度狭窄。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对症治疗。2024年11月再次因胸闷、胸痛、心悸不适至某附属医院急诊治疗,建议患者开胸手术,患者因体质虚弱选择保守治疗,住院3天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至省中医院就诊,服用中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仍有间断胸闷胸痛心悸,疲倦乏力,无法持物上楼梯。2025年2月6日春节饮酒后再次出现心悸胸闷胸痛不适加重,伴头痛,疲倦乏力,精神差,上楼梯症状加重,失眠,多梦,易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

诊见形体偏瘦,面色白,心悸、胸闷胸痛不适,伴头痛,疲倦乏力,精神差,上楼梯症状加重,失眠,多梦,易醒,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食纳尚可便调,舌体略胖大,舌质偏红偏暗薄白黄苔,脉结代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心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养血,益气复脉,活血化瘀

方药炙甘草汤

炙甘草15g      桂枝15g   大枣30g      生地30g

炒火麻仁15g     麦冬20g   人参片20g(另煎) 琥珀粉10g

阿胶珠15g烊化  丹参30g  甘松15g      生姜15g

煎服法6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50224日二诊

诊见服药后症状缓解明显,心悸胸痛胸闷改善,症状缓解约60%,睡眠较前明显好转,多梦改善,头痛缓解,觉精力较前充沛,诉左手持续性麻痛僵硬多年

处理:效不更方,因患者此次就诊诉手麻痛前方加鸡血藤30g,继续予以6剂。

20250305日三诊

诊见患者就诊时心情愉悦,服药后症状缓解明显,心悸改善,缓解约70%,偶有心悸,无明显胸闷胸痛,睡眠可,无头痛,左手持续性麻痛较前缓解,晨起仍有僵硬。

处理:效不更方,原方加忍冬藤30g继续予6剂以巩固疗效,加强治疗手麻效果

20250312

诊见患者就诊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诉很久没有如此轻松,已无明显心悸胸闷,无胸痛,睡眠可,无头痛,晨起手麻持续时间缩短,部位局限于手指,下午偶有手麻,僵硬感缓解,因患者家住5楼,现可持轻物爬楼梯。

处理:效不更方,鸡血藤改为50g继续予6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心悸”作为病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在《内经》中,心悸被称为“心下悸”或“心中悸”。《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心下鼓”,描述了心悸的症状,指出心悸与心气不足、心阳虚弱有关。《灵枢·邪客》提到“心中憺憺大动”,描述了心悸的自觉症状,强调心悸与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有关。心悸相当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颤扑、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提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张仲景明确提出“心悸”一词,创立了“炙甘草汤”用于治疗心阴阳两虚引起的心悸。

本例患者病程较长,前期未得到妥善治疗,久病气血亏虚,心阳不振,气血阴阳皆不足,故心悸与失眠并见,且互为影响。《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本案心气不足致神失所养,故见失眠多梦;《金匮要略》强调“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患者胸闷胸痛、脉结代,乃心阳不振、气血瘀滞之象。治疗上以炙甘草汤为基础,滋阴养血、温通心阳、补益心气,调和心之阴阳。故治疗上通过生地黄、阿胶、麦冬、火麻仁药物滋养心阴以养血;通过桂枝、生姜等药物温通心阳以复脉;通过炙甘草、人参、大枣等药物补益心气,全方阴阳并补,调和心之阴阳,达到治疗心悸的作用。同时,久病必瘀,且患者舌质偏暗,方中加入丹参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以养血安神;甘松本为理气醒脾、温中开胃、散寒止痛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对心律失常有较好作用琥珀粉镇惊安神,活血散瘀;此配伍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体现了古今结合的临床思路。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提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与本案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相契合,进一步佐证了心阳不振、气血瘀滞的病机。本案治疗过程中,通过调和阴阳、活血化瘀,不仅改善了心悸症状,还缓解了手麻、僵硬等兼症,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通过四次诊疗,患者的症状逐步缓解,体现了中医“循序渐进”的治疗特点。陈师以炙甘草汤为基础方,配伍丹参、甘松、琥珀粉,既调和阴阳,又活血化瘀、理气安神,契合病机体现了 “辨证精准”。后续诊疗中根据患者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加入鸡血藤、忍冬藤),体现了“随证治之”的中医治疗原则。甘松的运用结合了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既治标又治本,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整个治疗方案既遵循经典方剂的理论,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灵活加减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