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治疗运用会厌逐瘀汤治疗喉痹验案一则

日期:2025-03-25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503

1.王姗姗 2.陈学忠

1.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954909124@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彭某某,女,68岁,因“咽喉疼痛6+年”就诊于陈学忠教授处,予会厌逐瘀汤治疗后有奇效。陈教授的临床经验值得我辈研究学习。

关键词:会厌逐瘀汤  喉痹  陈学忠

案例:

姓名:彭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

舌质淡,略暗,苔白黄。

主诉:咽喉部反复疼痛6+年

病史: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部疼痛,咽口水时明显,吞咽时有梗阻感,夜间平躺时疼痛明显,晨起疼痛明显缓解,局部无肿块,无吞咽困难,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发热,无按压痛,未行相关诊疗,症状逐渐减轻,未引起相关重视,期间反复发作,症状轻。

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打嗝、自感胃酸灼痛,咽喉部疼痛加剧,平躺时疼痛不止,痛至影响睡眠,晨起疼痛未见明显缓解,遂至四川省华西医院就诊,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详情见附图),并与距门齿25cm处行病理切片(详情见附图),后反复辗转多处医疗机构就诊,症状均改善不明显,或改善后多次复发。

近期,经朋友介绍,就诊于陈师处。

现病史:咽喉部疼痛,咽口水时明显,吞咽时有梗阻感,平躺时疼痛不止,痛至影响睡眠,晨起疼痛未见明显缓解,日间疼痛较剧烈,打嗝、自感胃酸灼痛,局部无肿块,无吞咽困难,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发热,无按压痛,纳眠差,小便正常,大便1周1次,排便常有不净感。

询问消化专科医生解读胃肠镜及病理切片:仅从报告检查结果可初步怀疑患者为食管部的癌前病变,不排除采集病理标本,点位过少漏检可能,癌变分险高,临床经验表明癌性可能大,建议行进一步检查。

初诊:2025.01.13

中医诊断:喉痹

辩证:瘀血阻络证

治法:温肾潜阳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

生地黄 30g  红花 10g  当归 12g  北柴胡   15g

燀桃仁 10g  赤芍 15g  桔梗 15g  麸炒枳壳 15g

炙甘草 15g  玄参 15g  当归 15g  

煎服法: 6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初诊时,陈师此处选用会厌逐瘀汤,大胆又不感意外,下文展开说 

二诊:2025.02.13(玄参加至20g,加降香 10g)

生地黄 30g  红花 10g  当归 12g  北柴胡   15g

燀桃仁 10g  赤芍 15g  桔梗 15g  麸炒枳壳 15g

炙甘草 15g  玄参 20g  当归 15g  降香     10g

煎服法: 6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二诊时,患者自述咽喉部疼痛感较前好转1/3,无明显反酸,打嗝,腹胀,偶尔有食管灼烧感,大便恢复正常,1-2天/次。(初诊时大便一周一次。)纳眠差。

抛开消化系统,专治局部,加用降香,起到局部行气活血的作用。

 此处考虑患者纳眠差是由于咽喉疼痛继发引起,故不予额外处理,解决原发病因,即可不药而愈。抓大放小,不要见“癌” 色变,不敢用药,抓住主要,只要辩证准确,方小而专,反而能达到奇效。  

三诊:2025.02.20(效不更方)

生地黄 30g  红花 10g  当归 12g  北柴胡 15g

燀桃仁 10g  赤芍 15g  桔梗 15g  麸炒枳壳 15g

炙甘草 15g  玄参 20g  当归 15g  降香 10g

煎服法: 6付,水煎服,一剂服用一天半,一日三次,每次200ml

三诊时,患者自述咽喉部疼痛较前好转2/3,偶尔有食管灼烧感,其余消化系统症状均有改善,二便调,纳眠一般。 

四诊:2025.03.06  (改方:黄芪建中汤 +降香、当归)

黄芪30g  桂枝 15g  白芍15g 党参 30g

生姜15g  当归 15g  降香10g

 四诊时,由于患者诉咽喉部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打嗝、腹胀明显改善,会厌逐瘀虽有奇效,但疏导通达之方,并不顾其根本,久战兵疲,故更改处方为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养胃安中,固其根本,方得始终。 

 按:

患者初诊时明确强调咽喉部疼痛6+年,病症时间久,佐以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病症源头位于咽喉部,咽喉为人体之要冲,关要之窍,为水谷之道,气之所以上下的道路。咽喉为经脉循行交会之处,直接循行咽喉的经脉就有十四条,沟通了脏腑与咽喉之间的关系,因此咽喉疾病与肺、脾、肾、肝、等脏腑都极为密切,会厌是咽喉部的重要结构。

《医林改错·卷下·论出痘饮水即呛》指出:“今瘟毒烧炼会厌,血凝不能盖严气门,故饮水渗入即呛。食不呛者,因微微小缝,能渗水而食不能入,故不呛。化开会厌中瘀血,其呛立止。”王清任熟悉解剖知识,亲见会厌,创会厌逐瘀汤,提出从瘀论治咽喉疾病的观点。

瘀血是咽喉部疾病的常见病理因素。咽喉因其特殊的生理位置,常为病邪留滞之地,无论是湿热风毒等外邪,还是内伤饮食、七情,都容易在此处出现经脉瘀阻,产生瘀血。喉镜下常可见咽黏膜暗红,喉底颗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等表现,符合瘀血为病的特点。临床上在选用会厌逐瘀汤之前部分医者未进行辨证,但仍有明确疗效,这也说明血瘀是咽喉部疾病共同的病机特点,从瘀血论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会厌逐瘀汤仅10味药物,但其组方严谨。红花、桃仁、赤芍、生地黄、当归有桃红四物汤之意,功能养血活血。柴胡、赤芍、甘草、枳壳类四逆散,有解郁理脾、调畅气机之用。桔梗、甘草即桔梗甘草汤,为清利咽嗌专方,桔梗又可作舟楫之剂载药上行于咽喉。《本经逢源·卷一·山草部》谓玄参为“咽喉肿痛之专药”,有散结清火益阴之效。本方可看作从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而来,留桔梗而去牛膝,使药力上行于咽,加清润之玄参,减辛燥之川芎,全方作用病位在上焦,活血兼有清润,故可为咽喉病证专方。会厌逐瘀汤临证加减更能适应患者复杂的病势变化。

 

会厌逐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林改错》卷下。主治①《医林改错》:痘五六天后,饮水即呛。②《医学集成》:瘀血凝滞之呃逆。

《医林改错》会厌逐瘀汤。桃仁五钱,红花五钱,甘草三钱,桔梗三钱,生地四钱,当归二钱,玄参一钱,柴胡一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水煎服。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抽风方治之。

清代袁仁贤编著的《喉科金钥》中提到:“会厌逐瘀汤,痘后呛水,气管有瘀,会厌壅肿者主之,三剂即平。”可见其起效快速,疗效确切。 

“瘤变”、“病理切片阳性”、等等字眼,总是让大多医师难以用药,不敢用重药者有之,不屑用轻药者有之,甚者,不会用中药者众之。

粗想之下,临床中医师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并不深刻,但现代社会,西医检查手段的方便快捷,指标的标准细化,各种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将患者分门归类,肿瘤、癌症之名起于西医,冠科学之名,声势浩大,加之患者第一首选放化疗,已成规模体系,能真正至中医师处就诊的肿瘤病人屈指可数,见得少,自然不敢放手治疗,情理之中,却不免可惜。

细想可知,临床中医师,“癌” 色变,不敢用药,主要是理论不够自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这些临床工具类的学科不能了然于胸,总是用时临时查书,开方用药畏手畏脚,心中“没谱”。

一则不敢用药,病症繁杂,患者掏出的检查单厚厚一摞,没有头绪,只看见患者口述中,常见的饮食,睡眠之症颇有心得,便安神、安胃,唯恐多用一味药刺激肿瘤细胞,稀稀拉拉的士兵,怎堪其用。

二则不敢不用药,肿瘤多为全身疾患,各个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加之心理压力过大,忧郁、焦虑,躯体症状的不断放大加重,行至诸位面前的都是“饱经沧桑”的患者,身上“像是没有一处康健”,没有见过这阵仗的,我们的各位大夫,唯恐漏了哪个就防守的不够,各种处方堆砌,没有见到训练有素的士兵冲锋,只见厚厚的围墙快要把自己的城池占满了。

陈师最常教导我们的,往往不是什么病,用什么方,最怕我们好似知道了“秘方”,就像拿到了“标准答案”,轻松的不断复制,粘贴,不过脑子看病,误人误己。

要做会看病的医生,不是门外打眼一瞧的看,没有临床数十年的积累,怎敢轻言患者疾苦。走进去,静下心,仔仔细细的瞧,去体会,去查阅,去钻研,数十年一日,医术要慢慢的打磨,不要急,我们是医生,我们静下来,病才会静下来。

王清任个逐瘀汤

一、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二、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川芎、麝香、老葱、生姜、桃仁、红花、大枣、黄酒。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

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三、膈下逐瘀汤

 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香附、枳壳、乌药。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四、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方歌: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五、身痛逐瘀汤

     组成: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方歌: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六、会厌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七、通经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山甲、皂刺、连翘、地龙、柴胡、麝香。

     方歌:通经逐瘀甲皂翘,桃红地龙天麝饶,

少加柴胡宣气分,痘形紫黑内毒烧

八、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

九、 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惧,

 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淤血酒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