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桂枝汤合桔梗甘草汤治疗太阳病验案一则

日期:2024-09-2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657

1.王俊森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haw1105@live.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中医诊病辨清阴阳证属最为重要,阴阳辨错则易失治误治,今陈师“舍脉从证”运用桂枝汤合桔梗甘草汤治疗1例外感病获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桂枝汤、桔梗甘草汤、太阳病

案例

洪某,女,51岁,24年06月26日首诊。

主诉:发热伴头痛、咽痛3天。

病史3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自测体温不高37.2-37.4℃),稍有头痛不适,鼻塞流涕,恶风自汗,咽喉干痒且有异物感,夜间咽痛明显,稍有咳嗽,无气紧、胸闷、腹泻等不适。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患者既往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现靶向治疗中,具体情况不详。

诊见:患者就诊时穿着较常人厚,诉3天前发热后稍有头痛不适,鼻塞流黄涕,恶风自汗,咽喉干痒且有异物感、疼痛感,偶有咳嗽,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稍红偏暗,苔白稍黄,脉细。

中医诊断:太阳病

辨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减

桂枝15g    白芍15g    桔梗3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南沙参30g  生姜15g

煎服法3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40701日二诊

诊见:偶有发热(体温不高),偶有咳嗽,咯白痰,咽痛较前好转,恶风自汗较前好转,晨起稍有口苦不适,自诉平素易感。

处理前方加北柴胡10g、法半夏10g、酒黄芩10g,继续予以3剂。

240704日三诊

诊见:口苦较前好转,近几日未出现发热感,咳嗽较前好转,其余前症未见反复,诉稍有精力疲乏感,平素常有背冷不适。

处理:前方去北柴胡、法半夏、酒黄芩,加白附片30g,继续予以3剂。

240711日四诊

诊见:背部发冷情况较前明显好转,稍有不耐空调环境,稍活动易出汗,其余未诉特殊不适。

处理:前方去桔梗,白附片加至60g,继续予以6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此案患者初诊以头痛、咽痛、流黄涕症见,加之有发热表现结合舌脉,初考虑风热外感欲投银翘散类治之,就在陈师犹豫之际,患者突出强调恶风、出汗明显,交待既往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处于靶向治疗中。再三犹豫后陈师“舍脉从证”选择从外感风邪表虚的思路处以桂枝汤合桔梗甘草汤治之,获得显著疗效。

此案患者的舌质瘀暗,不排除其恶性肿瘤导致的血瘀征象可能。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之靶向治疗损耗正气,本虚存在,体虚而受外邪继而表现出中风表虚之证。虽说中医诊疗需辨证论治,四诊合参,但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因外感或内伤发病后,其机体内存在复杂的证,或有一个主证夹杂兼证,或各症独立一证而相互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治病必求于本”本乃阴阳之意,此案特点在于辨清患者阴阳证属,正如《素问·征四失论篇》及《素问·疏五过论篇》中论述了医生诊治疾病易犯的五过四失,故“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若此案患者妄投寒凉清热之品,则易出现外邪入里而进一步损耗患者阳气。故陈师在初诊时选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为主方,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案患者的临证表现: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正应《伤寒论》第13条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方中桂枝辛甘伍炙甘草,辛甘化阳以实卫阳,白芍味酸配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助营阴,生姜、大枣补脾和胃、助营益卫。正如《金匮要略论注》有云“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加以并重用桔梗取其桔梗甘草汤之意,《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桔梗甘草汤有宣肺祛痰、利咽消肿的作用,是古代治疗咽喉疾病的专用方。加以南沙参益气扶正而不滋邪。二诊患者突出口苦表现,在外感疾病中则说明邪气传入少阳经的特点,故加用柴胡、黄芩、法半夏取其小柴胡汤疏利少阳、透邪外达之用。三诊患者诸症好转,加用附片扶阳扶正以实正气。多汗说明阴阳失调、卫阳不固,阴阳互根而汗多则易损伤阳气,故四诊去桔梗并重用附片以增强扶阳培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