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丽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双流传承班学员,双流区610200,E-mail:285434294@qq.com
2.陈学忠: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戴某某,女,58岁。因“胸闷气短1年”就诊。中医诊断:气短。辨证属于气虚下陷证。陈学忠教授予以升陷汤治之效果显著。
关键词:气短 气虚下陷 升陷汤 陈学忠
医案:患者戴某某,女,58岁,2024年5月2日初诊。
主诉:夜间胸部憋闷、气短1年。
现病史:患者近1年无明显诱因夜间出现胸部憋闷气短,自诉睡觉时有时感觉快没气了,偶有睡觉打呼噜,多梦,无胸痛,夜间口干,偶有潮热出汗,饮食正常,二便正常。曾在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无效(具体诊治过程不祥),曾完善动态心电图、胸部CT、睡眠监测等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后来求治中医治疗,自诉曾口服一付药40余味药物,吃了也没效果,遂慕名今日来陈老处就诊。
既往史:血脂偏高。
刻症:夜间胸闷气短明显,有时感觉快没气了,不敢入睡,夜间口干,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胖大,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气短
辩 证:气虚下陷证
治 法:益气升陷
处 方:升陷汤
人参 30g 黄芪 30g 升麻15g 柴胡15g
桔梗15g 知母10g
6剂,水煎服 1日1剂,1日3服,每次150ml。
二诊:2024年5月9日,患者十分高兴,诉服药第二天晚上就感觉胸闷气短明显改善,服完6剂后胸闷气短症状基本都消失了,仍夜间时有口干。舌体淡红,苔薄白,脉稍细。效不更方,再开6剂巩固治疗,水煎服 1日1剂。
讨论: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应升不升,反而下陷所表现的证候。症状可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代表方剂。其所述之“大气”,实为《黄帝内经》之“宗气”。升陷汤化裁于李杲的补中益气汤,从补中益气汤方中选取黄芪、升麻、柴胡三味益气升陷的主药,加上知母和桔梗,创制了升陷汤。升陷汤从药味上少于补中益气汤,但其治疗范围却广于补中益气汤,实因二方立意不同。补中益气汤专攻于脾胃气虚,但升陷汤所升举的“大气”,除了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气外,还有肺呼吸之清气。而“大气”的内涵不仅比脾胃之气更广,其作用范围和重要性也要大于水谷之气。
升陷汤秉承《素问·至真要大论》“下者举之,结者散之”的治疗原则。《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在原文中记载了其加减之法,“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1]。
此案中,因考虑患者气陷较重,气陷乃气虚之渐,因此遵从原方加减原则中,加用了人参,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宗气得补,下陷之气得以提升。陈老在诊疗时,抓住了患者气短不足以息,或气息将停,舌胖大,脉沉细的临床特点,为典型气虚下陷证,使用升陷汤效如桴鼓。
临证时笔者也想到了患者为气虚下陷应给予升陷汤,但想到患者有夜间口干、时有潮热出汗,就认为需添加砂仁、黄柏等潜阳之品,属不知口干是因津液不能随气上潮所致,学艺不精实感惭愧。陈老常教诲学生要中医理论自信,用药不在多少,关键在辨证准确,非常值得我们临床学习!
参考文献:《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原一、二、三期合编第四卷-治大气下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