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雷杰,男,犍为县玉津镇卫生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统工作室犍为师承班学员 Email:1802125296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患右动眼神经麻痹2月,右侧眼睑下垂,右眼向内侧活动受限,视力明显减退,陈学忠教授运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味以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疗效显著。
关键词: 古今录验续命汤 动眼神经麻痹
医案:患者康某,男,76岁,因“右眼活动受限伴右眼睑下垂2月+。”于2023年09月会诊治疗。
病史:患者2023年7月觉右眼向内侧活动受限,视物模糊,继而右侧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加重,经上级医院诊断为:1、右动眼神经麻痹。2、腔隙性脑梗死。3、高血压病。4、2型糖尿病。5、高脂血症。6、颈动脉硬化伴狭窄。经住院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降糖、降压、电针、穴位注射等系列治疗后,患者右眼活动受限、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症状改善不明显,遂回当地上级医院住院继续诊治,经针灸等治疗20余天后,患者右眼下垂稍微改善,右眼向内活动仍受限,右眼视物模糊,遂建议出院回社区医院继续治疗。患者为进一步治疗,遂于2023年9月至我院中医科收入住院治疗。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差,焦虑状态,饮食一般,睡眠一般,略显口干,大小便正常。
刻见症:患者右眼下垂,右眼向内活动受限,右眼视物模糊,看报、看手机需佩戴眼镜辅助,单用患侧眼睛视物行走,觉行走不稳,略显口干,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弱。
中医诊断:上胞下垂
证型:气虚受风,络脉瘀阻
治法: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兼清里热
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味
黄芪 80g 生晒参 30g 麻黄 10g 桂枝 15 g
杏仁15g 干姜 15g 当归 15g 川芎 15g
石膏 30g 大枣30g 炙甘草 15g
中药2剂,2日1剂,水煎服,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
二诊(2023-09-08):患者诉经服药2剂后,右侧上眼睑下垂较前改善,右眼视物仍模糊,单用患侧眼睛视物行走,觉行走不稳,略显口干,二便正常。遂将患者具体情况汇报请陈老微信会诊,陈老示患者已见疗效,守方继续治疗即可,具体方药如下:
黄芪 80g 生晒参 30g 麻黄 10g 桂枝 15 g
杏仁15g 干姜 15g 当归 15g 川芎 15g
石膏 30g 大枣30g 炙甘草 15g
中药6剂,2日1剂,水煎服,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
患者6剂间断服完后,右侧眼睑下垂较前明显好转,睁眼时右侧眼睑与健侧基本一致,右眼活动自如无障碍,视力基本恢复至患病以前,单用患侧眼睛视物行走,觉行走不稳症状消失,偶有口干症状,遂出院休养。出院后患者每日散步路过诊疗室,随访观察至今,病情无反弹,右眼功能基本恢复至患病前,患者甚为高兴。
患者治疗二诊和出院对比:
讨论:
动眼神经麻痹是各种因素使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出现以眼肌瘫痪导致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科综合征。该病主要病因为脑干病变、动脉瘤、糖尿病神经病变、脑干脑炎、炎症环境、外伤等,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或糖尿病病史患者及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目标是消除诱发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营养神经、针灸、康复、中药治疗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在中医眼科学可诊断为“上胞下垂”,“上胞下垂”在《诸病源候论》称“睢目”:“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圣济总录》称“眼睑垂缓”,认为系气血虚,肤腠疏开而受风邪,客于睑肤之间所致。《目经大成》称为“睑废”:“众人皆醒我独醉,众人皆醒我独睡。讵知非睡亦非醒,目睫一交永函闭。急闻客自远方来,手攀上睑向明开。宁愿能开不能闭,定睛看杀可憎才。”本病分先天性和后天性,本病先天性者,属命门火衰,导致心脾阳虚。心神无力支使于目之开合,脾阳虚无力主肌肉,故双眼上胞下垂,不能抬举。另有后天性者,多由脾阳虚中气不足,或风痰乘虚阻络,以致肌肉失养而抬举无力。此外,由外伤、肿瘤等亦可引起。此患者年老体虚,风邪乘虚而入,邪滞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风多挟寒,初时由皮肤而入,以渐而深入于内,郁久化热,热则伤阴,阴伤内无以养其脏腑,外不能充于形骸,筋肉失于濡养而迟缓不用,病程迁延,虚实夹杂。
古今录验续命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附方,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陈老运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味,麻黄、桂枝、杏仁辛温发散,祛风通络,以发其肌表之风邪;重用黄芪取“补阳还五汤”之意,配合人参、大枣、炙甘草匡扶正气;当归、川芎补血行血;石膏、干姜调其寒热,石膏兼清其内蕴之热,也减弱麻黄、桂枝发散之力,干姜防止石膏过于寒凉伤胃。全方配伍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兼清里热之功。
此案例中陈老运用经方思维辨证论治,古方新用,拓展了古方用途,展现了中医药文化魅力,值得吾辈学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