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暖肝煎治疗腹痛医案

日期:2024-05-2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717

1. 张晓容,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200

2. 陈学忠,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冷痛,诊断为腹痛,辨证厥阴寒证,陈学忠教授运用暖肝煎加减治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下腹部冷痛、厥阴寒证、暖肝煎、陈学忠

医案:患者郭某,女,55岁,于2024.04.23初诊。

主诉:下腹部冷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冷痛,夜间加重,伴肠鸣,眠差,食纳可,大小便正常。曾在当地人民医院多科室就诊治疗,妇科诊断为盆腔炎和阴道炎、泌尿科诊断为尿道炎。口服过西药、使用过塞剂、洗剂(具体药名不详),疗效均欠佳。患者打算放弃治疗,家属建议尝试中医,遂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

刻下症:下腹部冷痛、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略暗,苔白,脉弦紧。

 

中医诊断:腹痛

证型:厥阴寒证

治法:温肝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暖肝煎

药物组成:   

吴茱萸15g    小茴香15g    肉桂15g    炙甘草15g

乌药15g      白芍15g      当归15g

5付,日一剂,水煎,温服。

2024.4.29二诊症见:患者诉药后下腹部冷痛明显减轻,腹中仍肠鸣。前方加荔枝核15g行气止痛散结,继续予以5剂

2024.5.014三诊症见:患者诉药后下腹部冷痛进一步改善,肠鸣改善不明显,前方加桂枝30g茯苓30g干姜15g通阳利水,取五苓散之意,继续予以5剂

2024.5.21四诊症见:患者诉此次肠鸣明显改善,腹痛、睡眠进一步改善,肉桂加量为20g,继续予以5剂。

讨论:《素问 举痛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暖肝煎,出自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肾阴寒,气机阻滞之少腹疼痛,疝气痛等。原方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二药合用,温肾暖肝散寒,共为君药。当归辛甘性温,养血补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补肝益肾,二药以补肝肾之不足,乌药、沉香皆辛温之品,行气散寒而止痛,均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少佐辛温之生姜,温散寒凝,为佐使药。

该医案中患者下腹部冷痛,寒邪侵袭肝经,凝滞于肝脉,故病位以肝为主。阳虚则寒,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肝脉失和,气机不畅,故下腹部冷痛,脾不能运化水湿,故腹中肠鸣,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略暗,苔白,脉弦紧,辨证为厥阴寒证,治宜温肝散寒行气止痛为主。选方暖肝煎,陈老在原方加用桂枝温经通脉、吴茱萸增强温肝散寒之功。陈老辨证用药精简,用之有效,皆体现其深厚的中医文化功底,深得我辈之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