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灵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1114607532@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今遇一女性患者以头痛、耳鸣为主症,既往“低血压”病史,陈学忠教授考虑清阳不升、孔窍失养所致予益气聪明汤益气升阳,疗效确切。
关键词:头痛、耳鸣,清阳不升、孔窍失养,陈学忠,益气聪明汤。
医案:
患者罗某某,女,49岁,于2024.05.08因头痛、耳,鸣就诊。
主诉:头痛、耳鸣3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3月前出现头痛、耳鸣,头痛以头顶部疼痛为主,常受体位改变的影响,埋头时觉头部压力感,蹲下时头痛明显,自觉双耳内异响,如“飞机声响”,无听力减退,既往“低血压”病史,患者未经治疗,故今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
症见:头痛、耳鸣,头痛以头顶部疼痛为主,常受体位改变的影响,埋头时觉头部压力感,蹲下时头痛明显,自觉双耳内异响,如“飞机声响”,无听力减退,既往“低血压”病史,二便调,睡眠一般,纳可,舌质淡,薄白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头痛、耳鸣
辨证:清阳不升、孔窍失养
治法:益气升阳、滋养孔窍
方药:益气聪明汤
蔓荆子30g 升麻15g 黄芪30g 党参30g
葛根100g 黄柏15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煎服法:4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4.05.13
症见:患者来时十分开心激动,并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诉耳鸣消失了,头痛也较前明显减轻,二便调,眠纳可,舌质淡,薄白苔,脉细弱效。效不更方,续原方4剂。
讨论:
《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口问》亦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可见上窍疾病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濡养上窍,脾主升清,可使上窍清灵。陈学忠教授指出虽此患者无疲倦、乏力等气虚的典型表现,但患者既往有“低血压”病史,舌质淡,薄白苔,脉细弱,乃本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化精不足、气血亏损,运化无力,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上僭,上窍被浊阴之气笼罩,患者则出现头痛、耳鸣。故用益气聪明汤健脾升阳,使水谷精微之气能濡养头、耳,病自愈。
益气聪明汤方出自《东垣试效方》,具有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功效,使水谷精微之气能濡养眼、目、口、鼻,五官得到精气滋养后,视力、听力得到提高,所以叫益气聪明汤。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为益气聪明汤适应证型。方中黄芪、党参味甘性温,可健脾益气;炙甘草甘平,可补脾益气;柴胡、葛根、升麻、蔓荆子升举阳气、鼓舞胃气、使头目得以充养、九窍通利、耳聪目明;白芍可敛阴养血;黄柏苦寒,清虚火滋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