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慢性湿疹医案

日期:2024-04-22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652

1.汪灵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1114607532@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左下肢皮肤瘙痒1年余,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易反复发作,伴眠差、四肢怕冷、头面出油,陈学忠教授辨证为虚阳外浮、寒湿凝结证予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湿疹、不寐、虚阳外浮、寒湿凝结、陈学忠、潜阳封髓丹、薏苡附子败酱散。

医案:患者李某某,男,60岁,于2024.03.21因湿疹就诊。

主诉:反复左下肢皮肤瘙痒1年余,加重伴眠差1月。

现病史:患者于1年余前出现左下肢皮肤红疹,局部瘙痒不适,曾就诊于成都某医院皮肤专科,并予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涂擦、内服西药,具体用药不详),用药期间症状有改善,停药后易复发。1月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眠差、四肢怕冷、头面出油,今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

症见:左下肢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瘙痒,伴眠差、易醒(凌晨5点左右),四肢怕冷(以湿冷为主),头面出油,长期饮酒史,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沉,饮食尚可,大小便可。

中医诊断:湿疹、不寐

辨证:虚阳外浮、寒湿凝结

治法:温肾潜阳、温经散寒除湿

方药: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白附片30g     干姜15g    肉桂10g    黄柏20g   

砂仁20g       龟板20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炙甘草15g  薏苡仁30g    败酱草30g

当归12g       白芷15g

                煎服法:3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4.03.25

症见:患者诉服第1剂药后左下肢皮肤瘙痒就明显有改善,睡眠、四肢怕冷、头面出油无明显变化,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沉,饮食尚可,大小便可。效不更方,续原方5剂。

三诊:2024.04.01                                                          

症见:患者诉左下肢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局部色素沉着稍变浅,睡眠、四肢怕冷较前改善,头面出油基本同前,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沉,饮食尚可,大小便可。效不更方,黄柏、龟板增加至30g,5剂。

四诊:2024.04.08

症见:患者诉左下肢皮肤基本不瘙痒了,局部色素沉着较前明显变浅,睡眠质量较前明显好转,四肢湿冷明显好转,头面出油较前改善,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沉,饮食尚可,大小便可。效不更方,续原方5剂。

讨论:

湿疹:湿疹病虽同一,但病名繁多,大致可分为按临床症状,病变部位,临床症状与病位结合三种命名法。如《黄帝内经》中“诸痛疮痒,皆属于心”中的“痒”字,可视为湿疹以症状命名的雏形;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载:“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则是以有渗出物为表现来概括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湿疹,是祖国医学对湿疹最早的记载。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疮、癣、风”三名词,可视为湿疹以临床症状命名的初步归纳。

“潜阳封髓丹”出自清末四川伤寒大家郑钦安的两个自拟方子: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郑钦安是这样解释的:“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写道:“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主要用于肠痈已成脓的治疗。《金匮要略心典》: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附子则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

该老年患者,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沉,一派阳虚征象。其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久病多虚多瘀,虚实夹杂,加之长期饮酒,损及脾肾之阳,迫使虚阳外浮,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寒湿凝结皮肤经脉,则见下肢皮肤瘙痒、四肢湿冷。虚阳外浮,夜间不能入于阴,则眠差、易醒。头面为诸阳之会,虚阳外浮于上则头面部出油。方中附片、干姜温补肾阳,黄柏清热泻火除蒸,龟甲、龙骨、牡蛎滋阴潜阳,肉桂引火归元,砂仁健脾纳气,首乌藤养血活络安神,当归、白芷养血活血消痈止痛,薏苡仁健脾渗湿,败酱草活血散淤,炙甘草补中调药。陈老指出临床上很多疾病的本质是阳虚证,虚阳可上浮、外越,治疗上要温阳潜阳,不可亡投清热泻火等寒凉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