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灵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1114607532@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因反复腹泻予附子理中丸治疗好转,后因盗汗就诊,陈学忠教授从阳虚外感的角度考虑,运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盗汗、桂枝加附子汤、阳虚、陈学忠
医案:患者关某,女,58岁,于2023.1.18因盗汗就诊。
主诉:盗汗1周。
现病史:患者于1年余因反复腹泻,受凉后加重,平素怕冷,院外曾予参苓白术散等中药治疗,疗效欠佳,故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辨证施治予附子理中汤治疗后患者腹泻好转,自诉体质较前增强。患者十分感激,并感叹道:“中医经方的魅力,就如同书法一样,旨在大繁至简”。后又介绍家人来求诊。
近一周患者夜间出汗,近心窝处汗出明显,诉能用手刮出水来,影响睡眠,眠差、易醒,背心怕冷,大便尚可,小便正常,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脉弱,今再次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
症见:患者夜间出汗,近心窝处汗出明显,诉能用手刮出水来,影响睡眠,眠差、易醒,背心怕冷,大便尚可,小便正常,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脉弱。
中医诊断:盗汗
辨证:阳虚、营卫不和
治法:温阳、调和营卫、止汗
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5g 白芍15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生姜3片 白附片30g 党参30g 炒白术30g
煎服法:3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4.1.24
症见:患者诉盗汗基本好转,服第三付药后盗汗基本停止,睡眠也改善,背部怕冷改善,大便细软、黏,小便正常,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脉弱。患者盗汗基本消失,大便细软、呈糊状,黏,予附子理中汤加茯苓40g、干姜易炮姜30g,3付。
讨论:
《金匮要略》载:“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内在的虚损不足所引发的盗汗。朱震亨《丹溪心法》中归纳盗汗之病机为阴虚、血虚,以当归六黄汤为治疗盗汗之神剂。大多时候认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而此案患者恰恰相反。从患者既往易腹泻,受凉后更甚,平素怕冷,此次夜间出汗,近心窝处明显,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脉弱,一派阳虚,卫阳不固,不能护外,寐时入于阴分,卫阳更虚,腠理不密,而出现盗汗。阴阳失合则眠差。不难看出病机乃阳虚所致,陈老提到盗汗不能单单从阴虚的角度考虑。正如《景岳全书》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风邪、热邪、阴虚均可致汗,其在“虚劳盗汗候”中还特别提到了阳虚也可致盗汗:“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宋代《太平圣惠方》中也有相关记载:“或每因睡中,遍身汗出,此皆阳气虚,心气弱。”都提到了关于阳虚致盗汗的病机。但临床中少有遇见,今遇一例予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盗汗。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于《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漏汗不止且表邪不解的自汗证。而此案病机是阳虚所致,亦可运用于盗汗证。方中桂枝辛温,温通卫阳以祛风解肌,芍药酸苦微寒,益阴敛液而和营气,桂枝与芍药配伍,一散一敛,调和营卫。生姜辛温,佐桂枝辛甘化阳以和卫气,因脾胃为营卫化生之本,大枣味甘性温,健脾益胃,更助芍药滋阴和营。炙甘草取性味甘温,补中益气,与桂枝、生姜相配辛甘化阳而调卫,与芍药、大枣相伍能酸甘化阴而调营,兼调和诸药。白附片大辛大热,温阳使得卫阳复而固密肌表,腠理固密则汗止,阴阳平和则眠安。其中白附片、炒白术、党参、生姜、炙甘草取附子理中汤之意温中祛寒,补脾益气。二诊中患者盗汗止,大便细软、呈糊状,黏,则以附子理中加茯苓温中健脾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