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日期:2024-02-25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589

1.王俊森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haw1105@live.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女性患者失眠伴见心慌、心悸,结合舌脉及月经特点,陈师从滋阴养血安神的思路处以炙甘草汤治之,收效显著。

关键词:炙甘草汤、不寐、阴虚血瘀、陈学忠

案例

陈某,女,37岁,23年12月20日首初诊

主诉:失眠3月余。

现病史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入睡困难,甚则通宵难眠,入睡时伴见心中烦躁、心慌、心悸不适。近段时间口唇干,纳食一般,二便调。曾至求治当地中医,予以针灸及多种中药处方思路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诊见舌质稍红偏暗,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陈师按阴虚血瘀的思路处以失眠合剂合栀子豉汤治之。患者于12月28日复诊,诉口唇干较前好转,失眠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入睡十分困难时自行服用右佐匹克隆1片辅助睡眠但收效一般。再次详细追问患者病情的发生经过及其伴随症状,患者强调到夜间平卧后心慌、心悸明显。结合患者舌脉,陈师更换处方思路予以炙甘草汤加减治之。

诊见:夜眠差,入睡困难,甚则通宵难眠,伴见心慌、心悸,纳食一般,大便偏稀。平素月经量偏少,舌质稍红偏暗,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阴血亏虚证

治法:滋阴养血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15g  桂枝15g  人参15g  大枣30g

生地黄50g  阿胶珠15g 火麻仁15g 麦冬20g

五味子12g  龙骨30g  生姜3片(自备)

煎服法7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4年01月10日复诊

诊见服用前方后睡眠明显改善,入睡时间较前减少,一次性睡眠时长可达4小时作用,后因患者月经来潮自行停药后眠差情况反复,心悸情况较前减轻,大便不成形 1次/天。

处理:在前方基础上去龙骨加茯苓30g、首乌藤30g、琥珀10g,继续予以7剂

24年01月18日复诊

诊见睡眠情况较前改善7成,每晚入睡4小时左右起夜,再次入睡易,睡着后多梦。

夜间平卧后稍有心慌不适,大便调。

处理:麦冬增至30g,继续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不寐在《黄帝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由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类证治裁·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不寐的总体病机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治疗原则有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加以安神镇静、调护精神状态。而长期顽固性不寐,临床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心烦、焦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者,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临床可从气血不和论治,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初诊时根据此案患者的病证和舌脉特点,从血瘀思路考虑,故陈师处以失眠合剂合栀子豉汤治之,收效欠佳。二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患者反复强调心悸、心慌明显,结合患者月经量少的特点,考虑是否存在阴血亏虚而导致血不养心,从而出现心神不宁的可能?陈师综合考虑后处以炙甘草汤治之,获得显著疗效。此案患者舌质稍红而暗,阴血亏虚的同时也有血瘀的情况,初诊予以养阴活血化瘀的思路可以改善血瘀的标证,二诊后予以炙甘草汤滋阴养血而改善阴血亏虚的本证。先标后本是陈师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治思路,诸如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初诊多处以失眠合剂改善血瘀标证,后再次本证辨证论治,皆获得显著疗效。

炙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陈师常用此方于治疗虚劳性心悸、心慌心悸见心律失常类(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顽固性失眠伴见心悸、气短等属心气血阴阳亏虚者。方中炙甘草、人参益心气补虚;桂枝益心气而通心阳;生姜辛温宣通,配合桂枝通心阳;大枣养血安神;生地黄滋肾阴而养心血,如《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阿胶珠滋阴养血;火麻仁滋养补虚;麦冬养阴而安心神。加用五味子益气养阴、补肾宁心,结合人参、麦冬又有生脉饮益气养阴之意。加龙骨潜镇安神,二诊换用琥珀则考虑琥珀安神定惊的同时兼有活血散瘀之功。考虑生地、麻仁滑肠通便之过,加用茯苓健脾利湿兼有宁心安神。加用首乌藤以增全方养血安神之力。

通过此案跟诊学习,深刻体会了经方的妙用,在临床诊疗中本证与标证常夹杂而至,不易分辨真假。临床诊见表现兼顾容易导致处方的药味多而杂从而力效散而不专,这个时候就需分部诊疗,力专而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