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小青龙汤+附片治疗咳嗽医案

日期:2024-02-25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83

1.王燕 2.陈学忠

1.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摘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病程日久,病情反复,输液、口服药物后疗效不佳,陈学忠教授运用小青龙汤+附片治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咳嗽、咳痰、陈学忠、小青龙汤

医案:患者杨某,男,62岁,于2024.1.17因咳嗽、咳痰就诊。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3+月,加重伴气紧20余天。

现病史: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多,咳出白色泡沫痰,咽痒,无恶寒发热、腹痛腹泻等证,纳寐可,二便调,反复至当地诊所、某三甲医院住院输液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咳嗽、咳痰,稍受凉、吹风后咳嗽、咳痰再次反复加重,20余天前咳嗽、咳痰复发加重,伴气紧,不活动也有气紧,活动后尤甚,当地医院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今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

症见:咳嗽、咳痰,痰多,咳出白色泡沫痰,伴气紧(不活动也有气紧,活动后尤甚),平素非常怕冷,纳寐可,二便调,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滑。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素体阳虚,外寒内饮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兼以温阳。

方药:小青龙汤+附片

蜜麻黄绒10g  细辛9g  桂枝15干姜15

法半夏15g  白芍15g  五味子12炙甘草15g           

附片60g

煎服法:4剂,水煎服,1.5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4.1.24

症见:患者服药3天后咳嗽、咳痰、气紧均较前明显减轻,不活动时无气紧,仅活动后稍有气紧,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白苔,脉滑。效不更方,续原方4剂。

1.26电话随访:患者无咳嗽、咳痰,不活动时无气紧,干体力活时稍有气紧,继续服用药物。患者电话里非常高兴,表达了对疗效的满意,并表示幸好从朋友处得知陈教授,解决了困扰他数月的难题。

讨论:伤寒论中记载:“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本方用麻黄、桂枝相须为君药,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温肺化饮的同时其温性亦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五味子味酸而收敛酸敛护肺,芍药味酸而敛阴酸敛合营,方中用此二药是为防诸药温燥之性伤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该患者素体怕冷,考虑脾肾阳虚,阳虚不能温化水饮,加用附片温阳化饮。陈老认为,痰饮水湿的产生,必是脾肾之阳不足以温化水饮所致,而水湿之邪停滞日久,又会损伤阳气。所以对水湿之邪的治疗,陈老认为当宗仲景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从而通过温肾健脾以治其根本,祛除水饮产生的原因。而附子、半夏同用,则加强了温化痰浊的效果,并且附子通十二经,半夏同其可以除上下内外痰湿之邪。加附子后的小青龙汤长于调节肺、脾、肾这些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功能,变化后的小青龙汤治标而又固本,从痰饮水湿形成的根本而进行治疗,更能三焦并治,方中麻黄绒外散风寒,附子、干姜、细辛、桂枝、半夏以温通阳气,温化水饮;白芍、五味子、炙甘草者缓温药之急,使其缓缓发生以温化水饮而不致向上向外宣散太过。如此则组成了小青龙汤中温通宣散与收敛的组合治疗咳嗽,不用止咳药物,反而临床获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