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猪苓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一例

日期:2023-12-03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719

张利1 陈学忠2

1.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摘要:该患者患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尿道炎)5年,每于月经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口渴、手足心热,曾服用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汤等中药近半年,疗效欠佳,经陈老处猪苓汤原方获显效。

一、医案

沈某某,女,31岁,已婚未育,职员,2023年11日13日初诊。

主诉:反复尿频、尿急、尿痛5年,加重10月。

病史:患者5年前开始每于月经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在外院诊断为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尿道炎),经治能好转,但病情反反复复,每年均急性发作一次。10月前患者出现急性尿路感染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尿道口红肿,每次月经后就出现上述症状,在8-9天时症状最明显,第10天自行缓解,伴口渴、手足心热,晚上起夜一次,曾就诊于多家医院或诊所,完善肾功能、尿常规、尿蛋白定量、泌尿系彩超等检查,除尿隐血3+外,余检查均正常,接诊医生或考虑肾虚,或考虑肝胆湿热,给予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汤等中药治疗,疗效欠佳,患者深感痛苦,遂通过小鹿医馆求治于陈老。

诊时症见:体温正常,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于每次月经后出现上述症状,在8-9天时症状最明显,第10天自行缓解,伴口渴、手足心热,晚上起夜一次,多梦,月经色深红,有血块,周期正常,无痛经,无腰痛、小腹痛等不适,无潮热盗汗,进食稍多后腹胀,服香砂养胃丸能缓解,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色黄,舌质淡胖、黄白腻苔,脉不详。

诊断:淋证。

辨证:阴虚湿热证。

治则:滋阴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猪苓汤

  猪苓15g   茯苓30g   泽泻30g   滑石30g

  阿姣15g(烊化)

煎服法:7剂,每剂前4味药加水900ml,煎取600ml,加入次阿姣烊化,分3次温服,每日一剂,每日3次。

                        

二诊:11月20日。患者反馈,此次服药正值经期结束,现尿热缓解90%,尿痛缓解80%,口渴、手足心热也有缓解,尿道口轻压仍有疼痛感,但不红肿了,想尿尿时尿道口仍有刺激感,仍有尿频尿急,仍多梦,大便每日一次,便稀,服药后有点拉肚子,前方加砂仁15g,黄柏10g,炙甘草15g。

 猪苓15g    茯苓30g      泽泻30g  滑石30g

 阿姣15g(烊化)砂仁15g(后下) 黄柏10g  炙甘草15g

煎服法:7剂,煎服法同前。

二、讨论

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非复杂性的一般1~4周即可痊愈,但临床上大10%的患者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其中,每年发作≥3次则被定义为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由于女性解剖结构的因素,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高于男性,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在24岁之前至少有一次该病患病经历,因此,女性反复尿路感染患者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该病的治疗上多应用抗生素,然而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了细菌耐药甚至菌群失调,为临床一大难题。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证”范畴《金匮要略》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湿热故也。”认为本病病机属于肾虚、膀胱湿热,而女性反复尿路感染多以肾虚为主,兼湿热留恋证。该患者由于湿热留恋膀胱尿道不解,故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热邪稽留日久,伤阴耗液,故口渴;阴虚则火旺,故手足心热,月经色深红;夜间爱起夜,尿路感染缠绵不愈,进食多后腹胀,说明禀赋素虚,先天之脾肾不足;经期时正气不足,易感邪复发;舌质淡胖示脾肾不足,黄白苔提示湿热内蕴。故辨证为阴虚湿热,治以滋阴清热,利湿通淋,方选猪苓汤。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云:“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可见其主要用于治疗水热互结证,证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等。古籍记载猪苓汤为祛湿剂,有利水、养阴、清热之功效,证见发热、水热互结、阴亏津伤、发热心烦、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或尿血、血淋属阴虚有热者。

方中以猪苓为君药,淡渗利水;泽泻与茯苓利水泄热并健脾,为臣药;滑石清热利水,阿胶滋阴止血,防利水太过而伤阴,共为佐药。本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顾护阴津,使邪去而正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猪苓汤具有利尿、抗炎作用,同时有抑菌、保护肾脏的功能,多用于尿路疾病的治疗。

该患者一诊时辨证为阴虚湿热证,予猪苓汤原方而获显效;二诊时患者病情好转,考虑患者尿热尿痛明显好转,但仍尿频尿急,考虑肾水不足,心火移热小肠,故加封髓丹以清心火、滋肾水,交通心肾而固本。陈老谙熟经典,并融会贯通,临床经验丰富,故能跳出常规思维的禁锢,多年顽疾,用区区五味药就应手而愈,实为我辈楷模,也激发我等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懂变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