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灵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1114607532@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胃痞,陈学忠教授运用“升降温里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升降温里法”、陈学忠、胃痞
医案:
患者张某某,男,60岁,于2023.09.11因胃部胀满不适就诊。
主诉:胃部胀满不适1+年。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部胀满不适,伴伴出汗、便溏,怕冷、口苦,无胃部疼痛,反酸烧心等不适,患者曾院外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较前未见明显改善。今来陈学忠教授门诊求诊。
症见:患者来时着长衣,诉胃部胀满不适,出汗,便溏,2-3次/天,口苦,怕冷,眠可,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暗,薄白黄台微腻,脉搏如常。
中医诊断:胃痞
辨证:脾阳虚,太阴虚寒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温中散寒
方药:半夏泻心汤、补中益气汤、四逆汤加减
党参30g 黄芪30g 升麻15g 柴胡15g
黄连10g 法半夏30g 干姜30g 白附片30g
陈皮15g 大枣3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煎服法:3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3.09.14
症见:诉口苦、胃部胀满较前改善,出汗较前好转,怕冷较前改善,大便稍成形,2次/天,舌质淡红稍暗,舌体胖大浅齿印,苔白厚腻,效不更方,续原方3剂。
三诊:2023.09.21
症见:诉口苦、胃部胀满、出汗、怕冷较前明显好转,大便成形,1-2次/天,眠纳可。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苔白黄微腻。效不更方,续原方3剂。
医案分析:
胃痞: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 且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根据胃痞病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的浅表 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若以胃脘痞闷不舒、早饱、嗳气均可参照胃痞病进行辨证治疗。《黄帝内经》中首次论述了胃痞,有“否”“满” “否满” “痞塞”之称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 脏,入五脏则腹满痞塞。”《伤寒论》中首次将胃痞作为独立的病证进行论治,并明确提出痞证的临床 表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按之自濡,但气痞 也”。脾胃共位中焦,脾主运化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上乘津液,下输糟粕,二者一升一降、一纳一 运则气血条畅,自无疾也。
“升降温里法”:主要由补中益气汤、四逆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枳术丸、几方合方而成,用于脾虚气馅、寒热错杂、的多种疾病,如腹胀、便秘、腹泻、郁证、溃疡、痰饮等疾病的治疗,其与脾胃损伤关系密切。是由陈学忠教授在临床中总结提炼的治法。
此患者平素怕冷、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素体阳虚,脾为太阴湿土,阴中之至阴,喜燥而恶湿,发病易从寒化,脾阳虚,失于温运则出现便溏等脾寒表现。胃为阳明燥土之腑,喜润而恶燥。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司,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胀满不适,伴口苦。脾阳久虚可使肾阳受损可出现怕冷、汗出。方中黄芪大补元气,升阳举陷,党参、炙甘草、大枣白术健脾益气,陈皮“同补药则补,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理气和胃,升麻、柴胡使下陷之清气上升,半夏归脾胃肺经, 辛温燥湿,消痞散结,黄连苦寒泄热以清泄中焦,附子、干姜辛热燥烈以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配以大枣、党参甘温益气以补中焦之虚。本方诸药配合辛苦并进,寒热并用,共行辛开苦降、除痞升阳之功。此治法也体现了《本草经疏》中胃痞“忌破气、下、消导、利水、甘,宜补气健脾、甘温、淡渗、佐以辛香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