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建勤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徐建勤, E-mail:354312633@qq.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陈学忠,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反复腹胀,怕冷2年,诊断为腹胀,辨证为阳虚气滞证,陈老以“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的法则,运用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加减,益气升阳,温中和胃治之效果显著。
关键词:腹胀、胸闷、畏寒、塞因塞用、补中益气汤、四逆汤,陈学忠
病例:
朱某,女,42岁, 2023年07月18日初诊
主诉:2年前患者因患“新冠”后腹胀,怕冷。
现病史:2年前患者因患“新冠”后腹胀,怕冷,腹胀,畏寒,胸闷。患者曾因上诉症状求医,未见明显好转,前医曾以“行气消胀”之法治之,收效不佳(具体不详)。患者为求诊治,经邻居介绍至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
刻下症:腹胀明显,胸闷,畏寒,进食生冷后加重,喜喝热水,纳差便溏,眠可,面色晄白,舌略胖质红稍暗,苔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腹胀
辨证:阳虚气滞证
中医治法:益气升阳,行气消滞。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汤加减
党参30g 生黄芪30g 升麻15g 柴胡15g
陈皮15g 枳壳20g 当归15g 白附片30g(先煎)
干姜30g 生白术30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6剂 水煎服 一日一剂 早中晚分服用,每次服150ml。
2023年07月25日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第二日,腹胀改善,胸闷好转,总体达70%。舌体略胖大,舌质稍暗红,苔白,脉细弱。予前方枳壳加量至30g,继续服用6剂,服法不变。
2023年08月01日 三诊:患者腹胀改善明显,略畏寒。舌体略胖大,舌质稍暗红,苔白,脉弱。继续予前方加炮姜15g,继续服用6剂,服法不变。
2023年08月08日 四诊:舌略胖大,浅齿印,脉细弱,腹胀较上次稍明显,矢气难排,上午偶尔胀,下午胀明显,下腹坠胀,纳佳,大便成形,虚汗多(阳虚气滞,塞因塞用)改上次处方:枳壳15g 大腹皮10g(补中带消)。继续服用6剂,服法不变。
2023年08月15日 五诊:舌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脉细弱,腹胀好转,偶有矢气,下午偶胀,纳佳,大便成形,效不更方,在上次方中加:肉桂15g,继续服用6剂,服法不变。
按语:正治与反治
所谓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故又称“逆治”。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由于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别,所以正治法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区别。
所谓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故又称“从治”。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故仍然是“治病求本”。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用于临床,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塞因塞用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因虚而致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司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治疗时应采取补脾益胃的方法,恢复脾升胃降之职,气机升降正常,脘腹胀满自除。这种以补开塞之法,就是塞因塞用。
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的,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补中益⽓汤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经旨⽽订的以⽢温为主的补剂。本⽅以黄芪为君,参、草为⾂,⽩术补脾,当归补⾎,陈⽪理⽓,均为佐药;⼜⽤升⿇、柴胡为使,引黄芪、⽢草⽢温之⽓味上升,能补⽓⽽实表。补中益⽓汤功⽤,乃为调补脾胃、升阳益⽓,主治⾷不知味、渴喜热饮、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动辄⽓喘、脱肛、胞宫下坠、腹胀等清阳下陷之证,脉可见细弱或浮⼤⽆⼒。
此案患者初起因感染新冠后出现腹胀,纳差便溏,此为脾阳受损,气虚下陷,证属补中益气汤证,怕冷、胸闷,属真虚假实证。虚证出现了腹部胀满假实的症状和体征。
此病病机:脏腑虚弱,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
真虚:腹胀满,得热稍减,按之柔软,脉虽弦却重按无力。
假实:腹胀满而喜按,脉弦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该医案充分体现陈老对于病因病机、用方遣药的精准把握,陈老用“塞因塞用”的治法,以补开塞,取得了疗效,也启迪我等谨遵师训: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临证时方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