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验案一则

日期:2023-07-28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769

袁惠1,陈学忠2

1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135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袁惠,,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温江师承班学员主治医师,717805115@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李某某,男,83岁,因“三叉神经痛3年”就诊,中医诊断:面游风,辨证属于阴阳失调、风邪中络,予以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之效果显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陈学忠

1、病案

患者周某某,男,83岁,2023年6月12日初诊。

主诉:三叉神经痛3年。

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部及面颊部疼痛不适,疼痛呈针刺样、电击样不定时发作,疼痛剧烈时连及左侧头部,无恶寒发热、头晕、视物旋转、脚踩棉花感等特殊不适,曾于川内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 1 一天两次 对症处理。患者四处求医,治疗效果不佳,症状逐渐加重,现用量已增至“卡马西平 2片 一天两次 ”,寝食难安,为求进一步治疗,求治于陈老处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自诉血压、血糖控制尚可,余无特殊。

刻下症见:左侧额部、面颊部反复针刺样、电击样疼痛,晨起6-7点、下午6-7点易发,影响生活,眠差,入睡困难,偶有胃痛不适,夜尿2-3/晚,小便分叉,大便干结难解,4-5日一行,舌体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稍暗,苔白微腻。 

中医诊断:面游风

辨证:阴阳失调,风邪中络

治法:调和阴阳,祛风通络

方药: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柴胡 15g     桂枝15g     白芍60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黄芩15g     生姜 3片   大 枣30g
炙甘草15g     牡蛎 30g    龙骨30g   僵蚕15g

酒萸肉15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200ml沸水冲服。

二诊:2023年6月19日,患者诉服药第二天即感针刺样、电击样疼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均较前缓解,现服用卡马西平 1片bid治疗,大便较前易解、一日一行,舌体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稍暗,苔薄白黄,脉弦滑。前方调整山萸肉20g,加当归20g,续服5剂。 

三诊:2023年6月26日,患者诉上服中药后三叉神经痛发作程度及频率较前进一步减少、约70%,仍服用卡马西平 1片bid治疗,大便易解、1-2日一行,舌体略胖大,舌质淡红稍暗,苔薄白,脉弦滑。前方加赤芍15g、煅赭石30g、天麻20g,具体药物如下:

柴胡 15g     桂枝15g     白芍60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黄芩15g     生姜 3片   大 枣30g
炙甘草15g     牡蛎 30g    龙骨30g   僵蚕15g

酒萸肉15g     当归20g     赤芍15g   煅赭石30g

天麻20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200ml沸水冲服。 

四诊:2023年7月3日,患者三叉神经疼痛症状较前改善,大便易解、一日一行,舌体略胖大,舌质淡红稍暗,苔薄白,脉弦滑。效不更方,继续予以前方5剂。 

五诊:2023年7月10日,患者本次服药后疼痛未再明显发作,偶有一过性闪电样感觉,现已减卡马西平 半片 bid口服,胃部隐痛亦较前缓解,大便易解,1-3次/天、时有稀便,舌体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稍暗,苔薄黄白微腻,脉弦滑。前方加炙甘草用量为30g,5剂,继续服用。 

六诊:2023年7月17日,患者就诊前3日(7-13)已停卡马西平口服,疼痛未反复发作,大便偏稀,偶有腹痛不适,泻后痛减,舌质淡红偏暗,苔薄白腻,脉滑。前方加茯苓30g,白术30g,续服5剂。

 

七诊: 2023年7月24回访患者,停口服西药后10天三叉神经痛未再发作、偶有一过性电闪样不适,腹痛好转,大便一日一行、成形,大喜,感激老师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顽疾。

2、讨论:

  三叉神经是混合神经,为弟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神经,分为三支,主要负责将面部感觉传递至大脑,属于分管面部疼痛觉和温度觉的一种神经,面三叉神经痛俗称“脸痛”,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多发于高龄人群,以人体头面部三叉神经 分布区域内闪电样、烧灼样、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此外,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肝郁气滞以及郁久化火形成后,会逐渐上扰脑窍,导致疼痛发生,给患者带去诸多痛苦[1]临床上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方式中,多是进行西医治疗。其中,卡马西平使用频率较高,能有效抑制三叉神经脊束-丘脑病理性的多元神经反射,继而发挥减轻患者疼痛功效。但随着临床对使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深入研究发现,虽其能快速减轻患者痛苦,但一经停药后,患者症状会反复发作,甚至加重,即“治标不治本”,无疑增添患者痛苦。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面游风”、“头风”、“颊痛”、“厥逆”、“厥头痛”等范畴 。关于三叉神经痛见于诸多医学古籍之中,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可见类似症状:“三焦手少 阳之脉。主气所生病者……目锐眦痛,颊肿”。说明手少阳循行经过目外眦和颊部出现脸痛。《针灸甲乙经》提及厥逆病名:“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日厥逆”。《难经》名为厥头痛。《卫生宝鉴》:“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谓之颊痛颞颌关节闭合困难。《证治准绳》中说:“患颊车,皆如针刺火灼,不可手触,及至口不得开,言语饮食并废,自觉火光如闪 电”,描述了三叉神经疼痛如烧灼样、闪电样疼痛,难以忍受。《千金翼方》:“头 面游风如细针所刺。”孙思藐形容面游风痛如针刺。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曰:“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头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手足三阳巡经至额、面颊、下颌等,风邪趁体虚侵袭头面和体表肌肤引发头面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寒性收引凝滞,使表里内外经脉精气血运行不利而疼痛发作。《张氏医通》曰:“足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遂患面痛。”认为风毒外邪侵袭手足阳明经脉致病。

“风邪易袭阳位”,该案患者老年、头面气血亏虚,风邪扰袭、邪气入经,脉络滞涩,故见头面掣痛难忍,额面气血循行不利,精血失养以致脉络衰涸而瘀,久病气血阴阳失调,邪侵扰袭更甚,疼痛进一步加重,故辨证为阴阳失调、风邪中络,治以调和阴阳、祛风通络,处方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平补阴阳、潜镇固摄而调和阴阳,其中桂枝温阳益气,党参养阴益气生津,合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调养精血,同时重用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服药一周患者症状逐渐好转。二诊时根据患者病情,加当归养血活血促进气血通畅,增加山萸肉用量加强补肝肾、养精血之功;三诊时加赤芍增强活血之功、亦能通便,加代赭石潜镇摄纳、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五诊时加炙甘草用量,取“芍药甘草汤”之意,濡养筋脉、缓急止痛。纵观整个组方共奏温阳、益气、滋阴血、补肝肾、祛风邪、通经络之功,促进经络循行、提高神经修复。后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逐渐停用西药,患者多年顽疾得以解决、疗效满意。

近日跟师,全程见证此案,深感老师的思路清晰、辨证准确、加减适宜,特整理以享大家。关于本病的治疗,陈老还曾以“潜阳封髓丹”治疗本病,但辨证属虚阳上浮者,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吾辈好好领悟学习。

 

参考文献:

[1]虎州,孙燕,李玉堂.深刺下关为主结合卡马西平治疗 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1[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4):90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