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1,周兴林1,陈学忠2
1. 作者简介:廖芳,女,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新都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500 E-mail:67077496@qq.com;
周兴林,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新都传承班学员。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张某,男,60岁。以“盗汗10+年,夜卧口涎多2年,影响睡眠”就诊。陈老辨证为脾虚不摄,水液代谢异常,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陈学忠,苓桂术甘汤 盗汗 流涎
病例:患者谢某,男,60岁,2023年2月8日初诊。
自述盗汗10+年,日间无汗,进入冬季(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尤甚,(每晚11点至凌晨2点)明显。入睡即汗出湿衣、湿枕、湿床单;若所食食物荤重肉多,则盗汗加剧;若所食清淡,则盗汗减轻;近两年口涎多、淌过面颊、流过颈部、可打湿枕头;有时很奇怪,若入睡汗出,流涎减少;若汗不多,则流涎多;夜间因盗汗及流涎,严重影响睡眠,每晚醒来5-6次,平时纳可,但食凉或甜食后可胃痛,二便调,患者体形适中,舌淡略暗,浅齿印,薄白苔。
中医诊断为:盗汗 流涎
中医辩证:脾虚不敛、不摄
中医治法:健脾化湿,温阳化饮
方剂:苓桂术甘汤和甘草干姜汤
桂枝15g 茯苓30g 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20g
共六剂,煎汤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2月15日,二诊。患者自诉汗出略有好转,流涎略好转。陈老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桂枝加为30g,干姜30g以增强温阳之力。
六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继续服用。
2月22,三诊。患者自诉汗出及流涎明显好转。陈老在上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以增强益气固涩之力。
六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继续服用。
。。。。。。。因事未来。
3月15日,四诊。患者因事未亲诊,家属代诊,诉病情已好7、8成,希望继续巩固。陈老在2月22日方基础上,加茯苓60g,以增强健脾渗湿的功效。方药如下:
桂枝30g 茯苓60g 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30g 黄芪30g
六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继续服用。
3月22日,五诊。患者自诉盗汗痊愈,流涎很少,睡眠欠佳。陈老在上方基础上,加龙骨30g,煅牡蛎30g 重镇安神,收敛固涩。六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讨论: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是熟睡后汗液窃出,醒来即止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本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所引起。本症以虚热为多见,但气虚、阳虚、湿热亦间或有之。
流涎,西医称为流涎症,中医称为滞颐。中医学认为口角流涎和脾胃积热或脾虚不敛相关,且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直接与唾涎生成相关。饮食不化、积热于脾胃,热邪上扰舌下,则唾涎外迫而溢流;脾气亏虚不能固摄唾涎,则见涎流口角。患者表现出经常流口水、唾液清稀、熟睡时流涎更甚茯苓等症状。《内经》曰:足太阴之经通于口。盖脾之液为涎,小儿口流涎出而积于颐间者,因脾家受病,不能收摄耳。”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该患者主症为盗汗及滞颐,最苦恼的是夜间因盗汗及流涎致醒5-6次,严重影响睡眠,汗涎冬天明显,上半夜多,下半夜减少,进食油腻更盛,汗多则涎少,涎多则汗少,舌淡暗略,浅齿印,薄白苔。故考虑中阳不足,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而为痰为饮为汗。脾主涎,脾虚不化不摄,则涎多。冬日及上半夜为自然界阳气最弱之时,而上夜11点至凌晨2点,又是肝胆经主令之时,脾益虚而肝木旺,肝木乘脾,脾虚益盛,再饮食不节困脾,故症状明显而更甚。而汗多则涎少,涎多则汗少,更证实了汗涎同源及同机,皆为中阳不足,阳虚不化。 陈老选用苓桂术甘汤,再合干姜甘草汤,温阳化饮,温中健脾利湿,逐渐增加桂枝、干姜、茯苓用量,再加黄芪,大大增强温阳健脾益气化湿之力,则脾旺而汗涎自止。汗又为心之液,五诊又合龙骨30g,煅牡蛎30g 有桂枝甘草龙骨煅牡蛎之意,加强温补心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而标本兼治。
小小的盗汗及流涎,却困扰了患者10余年,患者说期间遍访了当地名医,有的处方几十味药,得用大锅熬药,也买了虚汗停,玉屏风等药,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效果皆不好。陈老简单便宜的几味药,却能精准狙击,可见辩证用药之精准,实为我辈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