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舒培,男,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成都青羊戴氏嗓音诊所, 四川成都610031 32535048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杜某,女,58岁,以“怕冷,咳嗽2周”就诊。中医诊断:咳嗽。辨证属太少合病。陈老辨证精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辛止嗽散助阳解表,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辛止嗽散 咳嗽 恶寒 陈学忠
医案:
患者杜某,女,58岁,2022年12月29日因“怕冷,咳嗽2周”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自述咳嗽2周,痰多色白沫多,背心冰冷如冰砖贴背,恶风恶寒严重。饮食尚可,二便可,舌体略胖大有齿痕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脉弱。
中医诊断:咳嗽 太少合病
中医治法:助阳解表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辛止嗽散
方药:麻黄绒10g 细辛10g 白附片30g 桔梗15g
炒枳壳10g 蜜紫菀10g 蜜百部10g 生白前10g
酒黄芩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蜜枇杷叶15g
全蝎3g 桂枝15g 白芍15g
加生姜3片同煎四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2023年1月4日二诊:患者自述背冷如冰好转非常明显,现已几乎不觉得冷。咳嗽好转,效果满意,舌体胖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脉弱。补述较生病前更易疲倦,故于前方中加入黄芪党参补益正气,具体用药如下:
麻黄绒10g 细辛10g 白附片30g 桔梗15g
炒枳壳10g 蜜紫菀10g 蜜百部10g 生白前10g
酒黄芩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蜜枇杷叶15g
全蝎3g 桂枝15g 白芍15g 黄芪30g
党参30g
加生姜3片同煎四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讨论: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分别而言,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意咳嗽并称。
关于咳嗽的治法方药历代均有论述,如汉代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至今仍为临床应用。后世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对咳嗽的治法方药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如《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那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夏则,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清·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针对新久咳嗽治疗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势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等六条治咳之禁,对后后世颇多启迪,至今对临床仍有参考价值。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是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而设。阳虚之体,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此阳虚外感,表里俱寒之证,若纯以辛温发散,则因阳虚而无力作汗,或虽得汗必致阳随液脱,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
麻辛止嗽散为陈学忠老师自拟方,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细辛合止嗽散加减而成,主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止嗽散出自出自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咽痒而咳,咯痰白稀,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是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肃所致咳嗽的常用方。
该医案中,患者外感风寒,患者恶寒,舌体胖大舌质淡,故体质偏阳虚。故考虑阳虚外感。方中麻黄绒宣肺止咳,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白芍益阴敛营,枇杷叶、紫菀、百部都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桔梗、枳壳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于降气化痰,黄芩寒,善清少阳相火,全蝎驱风,桔梗利咽止咳,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顾护脾胃。二诊患者强调容易疲倦,故加党参黄芪补益正气,陈老临床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
2023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