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例

日期:2023-01-12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98

                             张利1  陈学忠2

                            1、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2、四川省第二中医院)

摘要:一患者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西药、射频调节等治疗3月,效果不明显,陈学忠老师运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5剂而获显效,特总结以飨读者。

 一、病例:                   

漆某,女,48岁,居民,202313日初诊。

主诉:左下颌刀割样疼痛3月。

病史: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颌疼痛,为刀割样疼痛,为自发性疼痛,即在未洗脸、刷牙、张嘴、进食等诱因时均会自发出现疼痛,白天明显,夜间睡着后消失,无夜间痛醒现象,无其他伴随症状,当时认为是牙痛,服用甲硝唑、螺旋霉素等药物无效,后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考虑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片0.1 tid无效,后改用普瑞巴林仍效果不明显,2周后就诊于华西医院疼痛科,完善头颅、胸部CT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考虑卡马西平片量不够换用得理多(卡马西平片200mgtid,治疗2周,有点效果,但不明显,遂予射频调节1次,效果仍不明显,病人惧怕神经阻断治疗的副作用而求治于陈老。

诊时症见:左下颌刀割样疼痛,为自发性,白天明显,夜间睡着后消失,无其他伴随症状,情绪及月经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三叉神经痛

辨证:太少合病,枢机不利

治法:梳利三焦,调和营卫

方药: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5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炙甘草15g   桂枝15g    白芍30g     代赭石30g

龙骨30g    牡蛎30g    露蜂房30g    炒蒺藜20g

煎服法:5剂,水煎服,每剂加生姜3片,水煎取汁800ml,每次200ml,每日3次,餐后温服。

二诊:2023110日。患者诉左下颌疼痛明显好转,在咀嚼、刷牙等刺激时可出现疼痛,但程度减轻一半,已无自发性疼痛,余无特殊不适,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继续原方原法,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5g    黄芩15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炙甘草15g   桂枝15g    白芍30g     代赭石30g

龙骨30g    牡蛎30g    露蜂房30g    炒蒺藜20g

5剂,煎服法同前。

二、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发作性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短暂、剧烈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被称为最顽固的疼痛,初起每次疼痛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久则发作越来越频,疼痛程度也越来越重,病情顽固,极少能自愈,通常存在扳机点,长时间反复疼痛可导致部分病人出现面瘫、抑郁、焦虑等症状,严重降低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质量。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单侧多见。病因不明,多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分,是由于多种原因如异常血管、脑桥小脑角肿瘤或狭窄的颅骨孔,使三叉神经受压、牵拉扭曲等,引起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邻轴索纤维伪实触形成或产生短路,轻微痛或触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中枢传出冲动亦通过短路传入,如此叠加造成三叉神经痛发作。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作为PTN的首选药物。若疼痛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药物耐受,可考虑为手术治疗。MVDPTN的一线手术方式,可重复手术,效果良好。对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手术复发病人,射频热凝、球囊压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作为替代选择方法。

陈老认为,本病属于中医“面痛”范畴。该患者除面部刀割样疼痛,余无他症,且经西药卡马西平、普瑞巴林等特效药及射频调节等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其病机为太少合病,营卫不和,三焦枢机不利,气机阻滞,气血失调,不痛则痛,治以梳利三焦,调和营卫,气血畅则痛自止,方选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

对于三焦的认识,历来聚论不休,但就其生理功能,大抵有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谷,为“五脏六腑之总司”。《难经·六十六难》言: “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中藏经》说: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一般认为三焦是体内包罗诸脏的一腔大府,包含了膜原和腠理,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所,是水液物质代谢的关键,内连脏腑,外通肌表,五脏六腑,表里内外,无处不有。如外感实邪,横干三焦,致津气不利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 “决渎之官”。

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营卫二气皆为谷气所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本是相互支持的循环状态。《素问·痹论篇》曰: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读医随笔》谓: “寒者、热者、燥者、湿者,结于一处而不得通,则宜开其结而解之; 升者、降者、敛者、散者,积于一偏而不相洽,则宜平其积而和之。方选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陈老之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取意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该方基础上精简提炼。该方出自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方中融合了小柴胡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疏利三焦气机,扶正祛邪;桂枝汤治太阳之表,调和营卫、气血兼柔肝缓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且潜镇摄纳。陈老考虑原方中铅丹有毒,用代赭石替代,去原方中大黄、茯苓而成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共融祛邪扶正,梳利三焦,调和营卫,木土同治于一体。其中柴胡气质轻清,升达疏透,能使少阳邪热外解;黄芩苦寒质重,清泄邪火,能使少阳邪热内消,二者相互配伍,外透内泄,能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一时并解;半夏降逆止呕;党参扶助正气;桂枝温阳,芍药敛阴,桂芍合用能温阳敛阴;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重镇安神;生姜,大枣,甘草,不仅能助桂芍以调营卫,同时可以调药和中,扶助正气;加蜂房、炒蒺藜祛风通络止痛,陈老本欲用全蝎、蜈蚣,无奈两药均十分昂贵,故以蜂房、炒蒺藜代之。

白芍合甘草为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故重用白芍30g。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可用于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花苷及牡丹酚,芍药苷的含量为 3.3% ~ 5.7%。此外还含有挥发油及三萜类化合物等。与功效主治有关的药理作用 :镇静、镇痛。白芍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白芍总苷,白芍总苷能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但纳洛酮对白芍总苷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提示白芍总苷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陈老常告诫学生:痛症偏寒者,不宜生用、单用、多用,用之无功,反益其痛。

陈老将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广泛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小舞蹈病、梅尼埃病、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症及相关性失眠的治疗,此处取其调和营卫、疏利三焦气血、疏肝来治疗三叉神经痛,体现其对经方的谙熟及灵活变通,而不为常规所拘泥,为我等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