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王蓉,女,四川成都德仁堂中医药科学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000 E-mail:2975045298@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候XX,女,76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向会阴部放射性疼痛6年,加重1周”就诊,辨证为肝肾虚寒、寒凝肝脉 气血不畅,予暖肝煎治疗显效。
关键词:腹痛 暖肝煎 陈学忠
一、案例 :
候XX,女,76岁,2022-05-13初诊
主诉:因“右下腹疼痛伴向会阴部放射性疼痛6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从2017年开始出现疼痛,伴腰疼厉害,右臀部痛,右腿无力感,腹痛前无明显诱因,说痛就痛,严重时弓腰用手按压右下腹疼痛稍能减轻,一天几次。伴向会阴部阴道口阴蒂处放射性疼痛。患者因疼痛到三甲医院检查过,未查出问题,后来病人就只有忍了。2018年因腰疼做小针刀后右下腹疼痛消失2月,患者很高兴,逢人就说她的病好了。2月后疼痛来袭,患者就没有信心能治疗好。这次腰臀痛厉害,遂来治疗,平时怕冷,大便稀溏,小便多,夜尿3-4次,睡眠差,舌胖大,齿印,偏瘀偏暗,舌质淡,白苔,脉沉细。
中医诊断:腹痛
证型:肝肾虚寒、寒凝肝脉 气血不畅
治法: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方药:暖肝煎
药物组成:
吴茱萸10g 小茴香10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乌药15g 白芍15g 陈皮15g 当归12g
7付,日一剂,水煎服。
2022-05-20 患者诉右下腹疼痛减轻一半,睡眠差略好些,腰疼缓解明显,大便稀溏,舌胖大,齿印,偏瘀偏暗,舌质淡,白苔,脉沉细。加桂枝30g 附片30g温阳, 白术30g健脾。
药物组成:
吴茱萸10g 小茴香10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乌药15g 炒白芍15g 陈皮15g 桂枝30g
附片30g 白术30g 当归12g
3付,日一剂,水煎服。
2022-07-01患者诉右下腹疼痛缓解,已好转60-70%左右。仍有些阴道口阴蒂处疼痛。大便稍能成形,睡眠已好转,小便多,解小便时有烧灼感,加封髓丹滋阴降火,固肾水,加通草利尿。
药物组成:吴茱萸10g 小茴香10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乌药15g 炒白芍15g 陈皮15g 桂枝30g
附片30g 白术30g 当归12g 炒黄柏30g
砂仁30g后下 通草10g
7付,日一剂,水煎服。
2022年11月17日患者家属来院就诊,问起病人情况,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腹部基本不痛了,家属很是高兴。
二、讨论:《素问 举痛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素问 举痛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暖肝煎,出自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肾阴寒,气机阻滞之少腹疼痛,疝气痛等。原方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二药合用,温肾暖肝散寒,共为君药。当归辛甘性温,养血补肝,补肝肾之不足,乌药、沉香皆辛温之品,行气散寒而止痛,均为臣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该医案中患者平素怕冷,素体阳虚,寒邪侵袭肝经,凝滞于肝脉,故病位以肝为主。阳虚则寒,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肝脉失和,气机不畅,故少腹疼痛,舌体胖大,齿印,偏瘀暗,舌质淡,白苔,脉沉细,辨证为寒凝滞肝脉,治宜温肝散寒行气止痛为主。选方暖肝煎,陈老在原方加用附片、桂枝、吴茱萸以增强温肝散寒之功。陈老辨证用药精简,用之有效,皆体现其深厚的中医文化功底,深得我辈之人学习。
参考文献:1.《黄帝内经》
2.《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