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丽红,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双流师承班学员。邮箱:285434294@qq.co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软脉化斑汤、项脉痹、颈动脉斑块,肾虚血瘀证。
摘要:患者杜某某,女,71岁。因头昏2年就诊,颈总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中医诊断:项脉痹(肾虚血瘀证),西医诊断:颈动脉斑块。予以陈学忠教授的经验方软脉化斑汤治疗3个月颈动脉斑块消失、头昏缓解。
医案:患者杜秀英,女,71岁。2022-4-23初诊
主诉:头昏2年。
现病史:近2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以后枕部为主,晨起及活动后明显,偶有心悸,睡眠差,夜尿多。2022-4-23行颈总动脉彩超结果示: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混合性斑块)。
既往史:(2020-4-1)双流区中医院查血脂结果示:总胆固醇6.74mmol/L↑,甘油三酯1.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2.4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4mmol/L↑)自诉既往有颈动脉斑块(未见报告单),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qn降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抗血小板聚集,曾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头昏效果不明显。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病史。
刻下症:头昏、睡眠差,偶有心悸,夜尿多,每晚起夜4-5次,舌暗淡,苔薄黄,脉沉细。
中医诊断:项脉痹
西医诊断:颈动脉斑块
中医辨证:肾虚血瘀证
治 法:补肾活血、化瘀通脉
处 方:软脉化斑汤合五苓散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
桑叶30g 土鳖虫30g 生山楂30g 葛根60g
川芎15g 杜仲15g 川牛膝30g 远志15g
桂枝20g 茯苓15g 龙骨30g 炙甘草15g
6付,免煎剂,一日一剂,三餐后温服。
2022-6-16二诊:患者头昏有所减轻,睡眠好转,夜尿减少至2-3次,舌暗淡,苔薄黄,脉沉细,考虑患者仍以肾虚为本,血瘀为表,故上方去桂枝、茯苓,龙骨,运用软脉化斑汤全方补肾活血。具体处方如下:
桑 叶30g 土鳖虫30g 生山楂30g 熟地黄15g
酒川芎15g 菟丝子15g 淫羊藿20g 制首乌30g
葛 根30g 蒲公英30g 丹 参30g 桑 叶30g
炙甘草15g
4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2022-6-25三诊:患者晨起仍头昏,但持续时间缩短,睡眠欠佳,夜尿明显减少,前方加首乌藤、远志养心安神。具体处方如下:
桑 叶30g 土鳖虫30g 生山楂30g 熟地黄15g
酒川芎15g 菟丝子15g 淫羊藿30g 制首乌30g
葛 根80g 蒲公英30g 丹 参30g 桑 叶30g
炙甘草15g 首乌藤30g 远 志20g 石菖蒲15g
4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2022-7-2四诊:患者晨气稍感头昏,用手指梳理头皮后可缓解,睡眠好转,夜尿减少至1-2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稍沉有力,上方葛根加量至100g,加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睡眠好转去首乌藤、远志、石菖蒲。具体处方如下:
桑 叶30g 土鳖虫30g 生山楂30g 熟地黄15g
酒川芎15g 菟丝子15g 淫羊藿30g 制首乌30g
葛 根100g 蒲公英30g 丹 参30g 桑 叶30g
炙甘草15g 川牛膝30g
4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2022-7-9四诊:患者仍诉晨起稍感头昏,自诉用手指按摩或梳理头皮后很快缓解,睡眠好转,夜尿减少。效不更方,续开4付,水煎服,一日一剂。
2022-7-16复查颈总动脉彩超:双侧颈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2022-7-17)复查血脂报告:总胆固醇4.33mmol/L,甘油三酯0.53mmol/L,高密度脂蛋白2.58mmol/L↑,低密度脂蛋白1.54mmol/L。血脂恢复正常,具有血管保护性的高密度提高了。考虑仍有头昏,行颈椎CT提示椎间盘向后突出,颈椎退行性便,建议患者至康复科理疗,但患者怕扎针,要求继续口服中药治疗。
2022-7-21四诊:患者偶有头昏,睡眠良好,夜尿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有力,上方去石菖蒲,加桂枝温阳通脉,具体处方如下:
桑 叶30g 土鳖虫30g 生山楂30g 熟地黄15g
酒川芎15g 菟丝子15g 淫羊藿30g 制首乌30g
葛 根100g 蒲公英30g 丹 参30g 桑 叶30g
炙甘草15g 川牛膝30g 桂 枝20g
5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电话回访,目前患者偶有头昏,其余无特殊不适,已停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瑞舒伐他汀。建议3-6个月后复查颈动脉彩超。
讨论:
中医学无颈动脉斑块的记载,根据其病理特点可归属于“项脉痹”的范畴。本病临床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健忘、失眠、肢麻、倦怠、夜尿频繁等,随着病情进展,甚至出现“中风”“痴呆”“厥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能藏先天之精及后天五脏六腑之精。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肾阳的温煦、气化功能正常,则津血畅行脉内;肾阴主要通过三焦布达全身,肾阴充足则机体津足血旺。肾为水火之脏,为五脏六腑之根本,全身脏器的虚衰最终都会累及于肾。
颈动脉斑块主要见于中老年,此阶段肾气渐衰,肾精日亏,津枯血少,火不暖土,脾运失常,痰湿不化,痰脂内聚,淤于脉道,其形可见脉道斑块沉积。脉道不利,脑络不通,髓海失养,则发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肾阳气化乏力,不能化气行水,膀胱失约,则可见水肿、夜尿频多;肾虚日久,血运乏力,因虚致淤——肾虚血瘀证。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教授非常重视老年人的颈动脉斑块问题,他认为颈动脉斑块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很大关联,斑块增大后会导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血流量灌注不足,若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会导致颅内血管拴塞,最终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软脉化斑汤为陈学忠教授在其“肾虚血瘀”理论指导下创造的经验方,陈老认为肾虚血瘀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软脉化斑汤具有补肾活血、化瘀通脉之功效,方中以淫羊藿益精健骨,为温肾壮阳要药,熟地黄、菟丝子、制首乌补肾填精,生山楂消肉食降脂行淤,土鳖虫破血逐瘀通脉;丹参养血活血、去瘀生新,使浊脂瘀滞祛除而不伤正。蒲公英、桑叶两药其性轻扬,其味苦、甘,功可泻瘀滞之郁热。全方紧扣”肾虚血瘀”之病机,发挥补肾活血、化瘀通脉之功效。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肾气已衰,肾精日亏,津枯血少,火不暖土,脾运失常,痰湿不化,痰脂内聚,淤于脉道,脉道不利,脑络不通,髓海失养,则发头昏、失眠;肾虚日久,血运乏力,因虚致瘀,胸中脉络阻滞则胸闷、心悸;肾阳气化乏力,不能化气行水,膀胱失约,则见夜尿频多。初诊只取了软脉化斑汤之桑叶、土鳖虫、生山楂祛瘀化斑,头昏为主故加大量葛根升举清阳,杜仲补益肝肾,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考虑患者睡眠差,故加龙骨、远志安神,夜尿多,考虑膀胱气化无力,取五苓散之意加桂枝、茯苓温阳利水。复诊考虑患者仍以肾虚血瘀为证,故取软脉化斑汤全方补肾活血,化淤通络为主,加桂枝温阳通脉,用大量葛根升举清阳,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加炙甘草调和诸药。总体来说还是以软脉化斑汤贯彻始终。
陈老自拟的软脉化斑汤以“肾虚血瘀”为辩证,临床治疗脑络痹、项脉痹取得了很好疗效,我跟师陈老后效仿师傅治疗颈动脉斑块一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但我尚不能领悟师傅的精准辩证及用药,故处方有效凌乱,需要加倍努力学习希望能继承师傅的衣钵,今后将收集类似病例进行治疗,期待后期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