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学忠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2.何凤 :师承学员,成都610000,E-mail:1151753309@qq.com
摘要:患者徐某某,女,64岁,腹痛2年就诊。中医诊断:少阴腹痛。辨证属于阳虚水泛,湿阻太阴,脾络不通;治以温肾健脾利水;予以真武汤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少阴腹痛 真武汤
一、病案
病史:患者2020年4月突然腹痛,腹痛剧烈甚至休克,移时醒。腹痛以中下腹为主,痛时从胃脘到小腹整个发硬,脸色苍白,欲解大便。发作后身体发软,无其他不适,也未就诊。以后半年内又发生3次腹痛晕厥。之后她自已摸索,一感到腹痛马上进行热敷,腹痛就会得到缓解,痛后需要立即大便,未再发生晕厥。但在2022.8.4日就诊前两个月,腹痛呈连续性。实在感到坚持不住,经朋友介绍求治陈老。
初诊:2022年08月04日。
主诉:腹痛。
刻诊:患者2个月以来腹痛绵绵,以中下腹痛为主。大便偏溏、细。
舌脉:舌淡胖大齿印苔白滑。脉沉细。
中医诊断:少阴腹痛
辨证:阳虚水泛,湿阻太阴,脾络不通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
方药:真武汤
附子30 茯苓30 白术30 炒白芍15
生姜3片 吴茱萸5
5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2年08月11日
第一剂未服完腹痛即缓解,也未再热敷。现腹痛轻微、频次减少。
效不更方,原方加葫芦巴10g温肾散寒止痛,具体方药如下:
附子30 茯苓30 白术30 炒白芍15
生姜3片 吴茱萸5 葫芦巴10
5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三诊:2022年08月18日
患者非常高兴,连声感谢。近日腹痛未再发生,之前便溏、细,现已成形,而且通畅。但在忆述既往病情时提到曾偶有小腹两侧疼痛,陈老认为小腹两侧属肝,肝经亦有些许虚寒。加入小茴香10暖肝散寒行气止痛,具体方药如下:
附子30 茯苓30 白术30 白芍15
生姜3片 吴茱萸5 葫芦巴10 小茴香10
5剂 1日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讨论:
1、辨证思路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释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则寒邪逐渐深入,阳气逐渐虚衰,肾阳不足,则脾家无权。故四五日后,脾脏不能化湿而小便不利;湿阻太阴,脾络不通,则腹痛;寒湿迫于四肢,则四肢沉重;水湿下趋大肠,则自下利。证属阳虚水泛,故以真武汤温肾健脾利水。
患者主症为腹痛,表现为冷痛。舌淡是阳虚表现,舌质胖是水湿壅滞,这种舌胖显示出来就是嫩的特点。舌淡胖嫩有齿印即是水湿内停泛滥的明证。舌苔白滑,水湿内停较重。脉沉细,沉细是脾肾阳虚,阳气不足见证。
从舌、脉可辨证为是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腹痛为湿阻太阴,脾络不通。治则为:温肾健脾利水。方用真武汤。
2、真武汤《伤寒论》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 炮附子一枚
方解:真武意在“威镇北方水邪为患”。附子为君温肾化湿,白术、茯苓、生姜针对中、下、上焦水湿,体现三焦分消。茯苓淡渗行湿,生姜辛散,通阳和胃;芍药利小便,兼制附子之燥。
3、调药遣方
陈老真武汤,一诊中加入吴茱萸,吴茱萸苦温燥湿,既温脾胃虚寒,也温少阴之寒,散寒止痛。
二诊中加入葫芦巴,葫芦巴味苦性温,归肾经,有温肾阳,散寒止痛作用,用于少阴腹痛正合病机。
三诊提到既往少腹两侧偶有胀痛,少腹两侧为肝经循行,可知其亦些许肝寒,所以加入小茴香;小茴香既温中(温经)又行气,散寒止痛行气,配合附子、吴茱萸又能温肝。
全方药味精练,有的放矢,疗效显著。
三、体会
在就诊现场,患者描述完腹痛症状,看过舌、脉,在场的几位学生都不约而同想到的是太阴腹痛和理中汤,陈老开出真武汤让我们颇感意外。陈老解释说患者腹冷痛确似太阴腹痛,但其舌、脉所体现的水湿泛滥的病机,这才是关键。
陈老深研经典,善用经方,用药精确,常常药到病除,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