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颜红玉,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青白江区中医院师承班学员。邮箱:7716199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参芪冠心片,胸痹心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摘要:参芪冠心片是陈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肾虚挟瘀”角度去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并自拟“参芪冠心片”制成院内制剂,经多年反复临床试验证明有效。
首诊:2020年4月
主诉:反复心慌、心累伴活动后气促1+年
现病史:患者张某某,女,52岁,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累,活动后加重伴呼吸喘促,汗多,阵发性背心疼痛,患者于“四川华西医院”就诊,于2019年7月19日行“CT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见图1):符合冠状动脉轻度粥样硬化,LAD(前降支)近段关闭可见软斑块,官腔轻度狭窄(25-49%)。患者当时口服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且劳累后反复发作,为求治疗,慕名来陈老处就诊,来时症见:反复心慌、心累,活动后加重伴呼吸喘促,阵发性背心疼痛,否认左侧肩部放射痛,汗多,眠差。舌暗红有多处瘀点,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
中医辨证:心肾亏损,心脉瘀阻
治法:益气温肾,化瘀通心络
治疗:参芪冠心片 每日三次,每次5片,阿托伐他汀钙 20mg qn
图1
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天后自行停药,因患者长期居住外地,托人于我院购买参芪冠心片长期口服,坚持服用参芪冠心片,期间心慌、心累症状逐年减轻。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于2022年7月8日患者再次于“四川华西医院”复查“CT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见图2):冠状动脉未见明确粥样硬化征象,LAD(前降支)各段管壁未见异常密度灶,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图2
复诊:2022年7月20日
诉心慌、汗多,活动后气促、背心痛完全消失,重体力活动后罕见心累,患者两次于同一医院行相同检查,结果明显好转,患者万分感激陈老治好了多年心疾,重获新生的喜悦和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对陈老治病救人之恩感激不尽,感受到陈老精湛的医术,以及广博的仁心,妙手回春除疾患,医德双馨传四方。
治疗:继续口服参芪冠心片 每日三次,每次5片。
按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其行成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聚集引起的,斑块由胆固醇和动脉中的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斑块聚集过多,动脉管腔变窄会使血液难以通过,当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时,就可能导致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冠心病还可以削弱心肌,使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心力衰竭。根据不同的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冠心病主要分为两大类:1、慢性冠脉疾病也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2、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其危险因素颇多,除了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空的因素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等可控因素。
胸痹心痛
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呈压榨样绞痛,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古籍对其描述,“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的表现均有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清代陈念祖《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治疗心腹诸痛。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治胸痹心痛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
参芪冠心片
出自陈老自制院内方剂,此方具体用药为:淫羊藿、桂枝、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等11味中药,方中淫羊藿、桂枝、黄芪有补肾,通阳,益气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淫羊藿强心力,补腰膝。有关实验初步表明:淫羊藿有较明显地改善冠脉血流量,提高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性,并能显著提高肾虚病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及调节核酸代谢,促进DNA合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心气养心阴能增强心脏功能;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具有活血化瘀、通瘀阻脉络的功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拟此方剂,于2012年获发明专利。
辨证思路
陈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老年肾精亏损,阳失阴护,虚火妄动,上犯心肺,中及脾胃,下及于肝,消灼营血,耗伤阴津,进而损及精髓,导致整体阴虚。如果肾阳久虚,温煦失源,气化难行,在本脏则开合失职,精微外溢,浊邪内滞,水湿滞留,而致整体阳虚。在肾脏虚损的基础上,发生气滞血郁,气结血瘀,是由于肾脏虚损延及脏腑致生机不荣,诸气失源,营血失温,气难行血;或由于阴血津液亏损,营血不充,血脉失养,营血循环不畅,留滞脉络,阻滞气机,皆可因虚损而导致气滞血郁。病久未治,气机阻遏,营血留聚,进而可致气结血瘀。这样反复加重病位气机阻滞,营血失养加重虚损,致成正虚邪实之证。
总结
该医案充分体现陈老在精准辩证理论基础上的自信,以及几十年如一日救死扶伤,为无数病患解除痛苦,刻苦专研中医精髓,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凭借精湛高明的医术以及对医学、医术从未停止学习和研究,经过长年的研究并结合实践,原创诸多验方、效方,为中医宝库留下宝贵经验和财富!有此名师指导,吾辈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