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赵桂蓉,女,大邑县晋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611330 E-mail:121417758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谢XX,男,51岁。因“反复大便稀溏5年”就诊。中医诊断:泄泻 治法:温补脾肾 方剂:附子理中汤 关键词:泄泻 附子理中汤 陈学忠
医案:谢XX, 男,51岁。于2022年06月24日就诊。
主诉:患者因“反复大便稀溏5年”就诊。
病史:患者5年前因食用牛奶、鸡蛋、肥肉后出现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增加情况,在进食后常有恶心、欲呕症状。无口干、口苦,无腹痛,无胃痛、胃胀、反酸、烧心症状。食用鱼、虾、蟹及各种蔬菜、水果、粗粮后大便都正常,不会出现腹泻。牛奶每次只能喝100ml以内,超过数量后均会出现腹泻,食用鸡蛋、肥肉后也会出现腹泻。患者检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血压、胃镜均未发现异常。消化科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后经朋友介绍,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体型较瘦,舌体适中,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细。饮食稍差,睡眠尚可。
中医诊断:泄泻
证型: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补肾 健脾止泻
方剂:附子理中汤
附片30g (久煎) 党参30g 白术30g 干姜30g
炙甘草15g
4剂,每天3次,每次150ml,温服。
二诊:2022年07月01日 患者诉服用中药后喝牛奶、食用鸡蛋、肥肉后出现腹泻频率明显减少,恶心、欲呕症状好转。患者甚是高兴。陈老考虑患者胃寒欲呕,在前方基础上加生姜20g,增强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功效。干姜生姜同用。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30g (久煎) 党参30g 白术30g 干姜30g
炙甘草15g 生姜20g
4剂,每天3次,每次150ml,温服。
三诊:2022年07月08日 患者诉已无恶心、欲呕症状。未再出现食用牛奶、鸡蛋、肥肉后腹泻情况。现诉食欲稍差,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体型较瘦多年,望陈老予以调理,助其增长体重。陈老在前方基础上加大附片剂量为60g.继续增强温补脾阳的功效。换白术为炒白术增强健脾止泻功效,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60g (久煎) 党参30g 炒白术30g 干姜30g
炙甘草15g 生姜20g
4剂,每天3次,每次150ml,温服。
讨论:附子理中方出自宋·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肢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为温中祛寒,振奋脾阳之要药;附片辛热,补火生土,破阴逐寒,二者合用,温脾祛寒效果尤甚;党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促进运化;白术苦温,健脾燥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又解附、姜之峻,兼和诸药。
该医案患者中年男性,体型偏瘦,多年来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食欲稍差,食用牛奶、鸡蛋、肥肉后出现腹泻。虽然患者舌质淡红,舌体适中,但是陈老结合患者症状分析认为患者为脾肾阳虚。肾藏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肾阳衰微,火虚不能生土,导致脾阳不足,脾脏运化失调,肉类、蛋类,牛奶属阴柔黏滞之品,故出现食后则泻,治疗当用补火生土之法。故陈老选择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止泻,取得较好疗效。
医案中另一精彩之处在于二诊时陈老干姜、生姜同用。生姜具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等功效。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功效,在暖胃、通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之症。而生姜与干姜为同一药源,均味辛温(热),归肺、脾、心经,具有温通中阳,散寒补中之效。二者虽同出一源, 但清代医家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总结生姜“气味辛窜, 走而不守”,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干姜除入脾肺二经之外, 兼入心肾经,为理中、补虚之要药。李东垣在 《汤液本草》 中谈到“生姜,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逆不散也,此药能行阳散气。”生姜性味虽比不上干姜辛烈,但升发之气比干姜要好,其善开痰理气,止呕吐,逐除一切外感不正之气。虽同出一源,但实为两用。该患者脾阳虚,中脏虚寒,在进食后出现恶心、欲呕之症,属于阳明病“食谷欲呕”(伤寒论243条)。属寒犯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故陈老二诊时加生姜达到温胃散寒止呕功效。生姜、干姜同用一温一热,一散一守协同发挥作用。患者多年来的困扰在陈老的简单几味药的治疗下取得较好疗效,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医中药的神奇。陈老临床辨证精准,善用经方,用药精简,值得吾辈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俊伶,何晓艳,王飞.仲景治疗呕吐中生姜与干姜的运用[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0[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