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运用消风散汤加味治疗荨麻疹医案

日期:2022-06-2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805

作者简介:颜红玉,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青白江区中医院师承班学员。邮箱:7716199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消风散,风疹,荨麻疹

摘要:消风散是《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经典名方。陈老运用消风散治疗荨麻疹获得显著疗效。

首诊:2022年5月23日

主诉:反复全身性斑丘疹20余天

现病史:患者赵某某,女58岁,20余天前出现全身性斑丘疹,瘙痒难耐,自诉口服抗过敏药物后可缓解,停药后立即复发,病情反复缠绵,患者为治疗,辗转于多家医院,但都没有解决。后慕名来陈老处诊治,症见:全身性斑丘疹,抚之碍手,压之褪色,瘙痒明显,时隐时现,平素易汗,纳欠佳,食后脘腹胀满,小便可,大便溏。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略暗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风疹

中医辨证:脾虚湿困,风邪犯表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止痒

处方:消风散加味

具体药物如下: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白芷15g      当归12g

羌活15g        防风10g         荆芥10g       酒川芎10g

姜厚朴15g      陈皮15g       党参30g      茯苓30g

僵蚕10g         藿香10g       炒白术30g     蝉蜕15g

地肤子30g     生姜3片

5,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100ml

二诊:2022年6月1日

患者自诉服药第二剂后未再复发红疹,仅手指尖部偶可见少许丘疹,效果显著,患者十分开心,十分感谢陈老治好她的病,解决了困扰多日的疾病,对陈老的医术大加赞赏。患者现仍觉大便稀溏,乏力,易汗,遂加黄芪益气敛汗。

具体处方如下: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白芷15g      当归12g

羌活15g        防风10g       荆芥10g       酒川芎10g

姜厚朴15g      陈皮15g       党参30g      茯苓30g

僵蚕10g         藿香10g       炒白术30g     蝉蜕15g

地肤子30g      黄芪30g       生姜3片

4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100ml

三诊:2022年6月8日

患者诉服药后红疹完全缓解,未再发作,大喜,现汗出、乏力缓解,大便溏。遂于上方加薏苡仁健脾利湿。

具体处方如下: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白芷15g      当归12g

羌活15g        防风10g       荆芥10g       酒川芎10g

姜厚朴15g      陈皮15g       党参30g      茯苓30g

僵蚕10g        藿香10g       炒白术30g     蝉蜕15g

地肤子30g      黄芪30g      生姜3片       薏苡仁30g

 

电话回诊:患者红疹未再发作,完全缓解,大便成形,乏力、易汗明显缓解。

按语: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很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全身起红斑、风团,伴有明显的瘙痒。风团的特点是忽起忽消,24小时之内会自然消退,但又可以再次发生。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引起内脏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胸闷、憋气,甚至喉头水肿,严重的还可以引起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是过敏性的原因。常见的包括食物过敏,比如吃海鲜、牛肉、羊肉、水果,或者对食品添加剂过敏。另外就是药物,比如抗菌素、退烧药、止痛药、疫苗、血清制品等,都可以引起荨麻疹。另外空气中的粉尘、尘螨、花粉、真菌孢子等也会引起荨麻疹,有些物理因素,比如遇冷、遇热、机械压力或者日光照射,有时候也可以引起物理性的荨麻疹。

风疹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的风疹”、“瘾疹”等范畴。是指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时隐时现,此起彼隐,瘙痒难忍,呈现发作性的一种疾病。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又名“疙瘩”、“瘾疹”,乃指其高起皮肤之形以及时隐时发的特点而言。古医籍对其证候的描述亦甚为详尽,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医宗金鉴》亦指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为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其发病与个体素质密切相关,营卫空疏是致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因卫气虚弱,肌表不固,则风邪易乘。即《诸病源候论》所谓:“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生痦蕾。”营血不足,血虚生风,或血分伏热,则常因感受外风引发,故又有称为“血风”者。尤其是转为慢性病时,由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风冷湿邪耗伤卫阳,或风热内郁,血分伏热久蕴,灼伤营阴,必致体气更虚,每因疲劳,稍感外邪即易发。综上所述,说明风疹块虽然发生在肌表,但实与内脏病变有关,尤其与肺、脾最为密切,因“肺合皮毛”而“脾主肌肉”,肺主气以卫外,脾统血而藏营,若肺气、脾营亏损,肌表营卫之气失调,则每遇感随发。

消风散

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古人云:“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方中羌活、荆芥、防风、川芎以辛散轻浮之力,开泄腠理,疏风透表止痒,且荆芥善祛血中之风,僵蚕、蝉蜕轻扬清散之力,更兼以皮走皮之性,祛风透疹。厚朴、藿香避秽燥湿,理气消胀,既消皮肤之肿胀,又消脾胃之胀满,以除恶散满。参、苓、陈、甘,益气化湿健脾扶正,使风邪无留滞之弊。

辨证思路

本病的发病与脾虚湿困运化失常,外受风邪郁于肌表关系密切。患者平素脾胃虚弱,易困湿邪,脾胃运化失调,故大便溏,加之外感风邪,风邪夹湿蕴结肌肤,肌肤失养,以致皮肤瘙痒,风团时起时消,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略暗红,苔薄白,脉细。治法以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方中防风、当归、羌活、荆芥、川芎祛风活血透表。藿香、厚朴、白芷燥湿除满,避秽化浊,蝉蜕、僵蚕疏风透疹。参、苓、枣、甘、陈、术取“参苓白术散”之健脾益气化湿扶中之意,益气扶正,使外邪无留滞之地。此患者素体脾虚有湿,加之受风邪郁于肌表,仅服两剂症状就完全缓解,可见陈老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